NSA黑客武器库泄漏的“永恒之蓝”是什么?
“永恒之蓝”蠕虫病毒。其发送恶意代码至用户的计算机会扫描开放445文件共享端口的Windows机器,无需用户任何操作,只要开机上网,不法分子就能在电脑和服务器中植入勒索软件、远程控制木马、虚拟货币挖矿机等恶意程序。
黑客攻击,导致信息泄露是怎么回事
网站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应该加强网站的安全
权利的游戏 黑客透露的大结局是真的吗
这个难说····
根据网上的情报,黑客盗取了第八季的剧本,以下剧情未经考证,稍安勿躁~
---第八季简单剧情概要:
异鬼大军攻破临冬城继续南下,最终在鹰巢城被人类战胜。另一方面瑟曦和攸伦结婚后被杀,攸伦坐上铁王座,琼恩和詹姆等人不服率兵攻打君临。
---主要人物最终命运:
死亡角色:
布兰·史塔克:在异鬼大军攻占临冬城的战役中被异鬼杀死在神木林。
雷哥:在异鬼大军攻占临冬城的战役中雷哥由布兰控制作战,在布兰被杀后雷哥坠落被尸鬼所杀,死后尸体被卓耿火化因此没变成冰龙。
梅拉·黎德:在异鬼大军攻占临冬城的战役中为保护布兰而死。
霍兰·黎德:告知琼恩·雪诺他的真实身份之后在与异鬼的战斗中战死。
波德瑞克:在异鬼大军攻占临冬城的战役中战死。
托蒙德:在异鬼大军攻占临冬城的战役战死。
灰虫子:在异鬼大军攻占临冬城的战役战死。
莱安娜·莫尔蒙:在向熊岛转移的途中遇异鬼军队袭击死亡。
席恩·葛雷乔伊:在攸伦攻打派克岛的战斗中被攸伦杀死。
布蕾妮:在异鬼大军攻占鹰巢城的战役中被异鬼杀死。
冰龙韦塞里昂:在异鬼大军攻占鹰巢城的战役中被卓耿杀死并火化。
夜王:在异鬼大军攻占鹰巢城的战役中被卓耿杀死并火化。
瑟曦·兰尼斯特:和攸伦结婚后,攸伦买通千面神殿刺杀瑟曦,最终被假扮成科本艾莉亚·史塔克杀死。
科本:被艾莉亚·史塔克杀死
格雷果·克里冈:被桑铎·克里冈重伤等死。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生下与琼恩·雪诺的女儿莱安娜·坦格利安后失血过多,恳求瓦里斯结束了她的生命,死后尸体被黄金团带到君临示众。
瓦里斯:在攸伦的黄金团攻陷龙石岛后被黄金团杀死。
梅丽珊卓:回到维斯特洛,想烧琼恩·雪诺和丹妮莉丝的孩子,琼恩·雪诺判死刑,经过自己请求后被龙焰烧死。
卓耿:在最终君临战斗中战斗中受重伤,最后喷出龙焰点君临地下的野火,被炸死,同时被炸死的有:攸伦·葛雷乔伊、詹姆·兰尼斯特、乔拉·莫尔蒙、桑铎·克里冈、琼恩·雪诺。
幸存角色:
莱安娜·坦格利安:丹妮莉丝和雪诺之女,七国女王。
提利昂·兰尼斯特:首相,辅佐莱安娜·坦格利安,同时掌管凯岩城。
弥桑黛:莱安娜·坦格利安监护人,与提利昂·兰尼斯特成了一对(是否结婚未知)。
艾莉亚·史塔克:雪诺死后心灰意冷和娜梅莉亚一起乘船离开维斯特洛再无音讯。
珊莎·史塔克:临冬城领主和谷地领主,与詹德利·拜拉席恩结婚。
詹德利·拜拉席恩:与珊莎·史塔克结婚,风息堡领主。
艾德慕·徒利:河间领主,他的其中一个儿子捡到了艾莉亚·史塔克的缝衣针,艾莉亚之前把剑丢掉了。
山姆威尔·塔利:河湾领主,和山姆的妈妈、小山姆以及吉莉住在一起,同时吉莉怀了山姆的孩子。
雅拉·葛雷乔伊:铁群领主。
波隆:娶了多恩领主,奥伯伦的某个女儿。
戴佛斯·席渥斯:得知雪诺死后和山姆说想回家找老婆去了之后就再无音讯。
---剧终彩蛋:
在极寒之地,布兰被一个异鬼复活成为新的夜王。
黑客会泄露别人隐私吗?
据了解,隐私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私事”。有人说在大数据信息时代,我们的隐私在“裸奔”,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越发达的时代,我们的隐私越容易被泄露?
李炼: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家的隐私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各类数据(特别是隐私数据)因成为容易变现的工具而引起众多正规服务商和灰黑产业的广泛关注;第二,互联网使得我们的隐私传播愈发迅速,使得隐私数据泄露的范围和影响日益增加。随着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层出不穷,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让很多人成为了这些事件的直接的受害者,网络隐私泄露问题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议的话题。各类隐私泄露事件频发,也让许多人产生了“我们的隐私在裸奔”的担忧。
信息技术的发达表现在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终端和应用延伸至每个人手里,这相当于为数据的泄露开辟了更多的潜在通道,不易防范。而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带给大家便利的同时,往往由于政府监管和相关安全技术的滞后,更易造成用户隐私数据的大范围、更大危害的泄露。例如,当前5G技术比4G快数百倍,如果一个电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短短几秒就会造成用户信息、交易信息的被盗和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记者:从技术层面看,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有什么联系?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有哪些?
李炼:从技术层面看,隐私泄露可分为两种,主动型泄露与被动型泄露,都与网络安全级别不够有关。主动型泄露是用户安装了一些恶意软件,这些应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隐私信息如设备注册地、用户SMS、图片等信息。被动型泄露是指正规软件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该漏洞获取用户的数据。通过静态分析等方法检测漏洞以及恶意软件,提高网络安全等级,可有效地规避隐私泄露。
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有很多,美国国土安全局(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在2006年列举了一个分类的CWE列表,被广泛采用。我国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最新一期安全漏洞周报(515期)也采用了这个分类。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对web 应用的OWASP(开发Web应用安全项目)分类。多种漏洞都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例如较多跨站脚本注入、SQL注入类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输入恶意代码从而可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权限,造成用户信息泄露。
记者:许多组织、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并窃取公民隐私信息数据,做非法用途。黑客们是如何通过互联网窃取公民隐私数据的?近年来黑客的攻击行为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趋势?
李炼:黑客一方面可以通过钓鱼等手法诱导用户安装恶意软件从而窃取隐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攻击在线平台,通过平台上的漏洞窃取平台上大量存储的隐私信息。例如12306网站漏洞危机、某连锁酒店5亿条开房信息被泄露等。
近年来黑客的攻击行为变得更加地自动化、组织化,例如MageCart组织在2018-2019年即组织了针对电商平台包括TicketMaster、 British Airways、新蛋网等近十次大规模攻击。再者,网络上流传的攻击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攻击工具能够对网页、软件的漏洞扫描分类,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攻击,黑客本身的技术门槛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对黑客的防御再也不能寄希望于对方找不到漏洞,而在于要比黑客先一步找出漏洞并修复它。
世界上十大黑客事件
回顾历史十大黑客事件:不堪一击的系统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5:32 天极yesky
DNA杂志籍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Nasscom) 与孟买警方开展互联网安全周活动之时,回顾了历史上的十大黑客事件——即使是那些被认为固若金汤的系统在黑客攻击面前总显得不堪一击。
20世纪90年代早期
Kevin Mitnick,一位在世界范围内举重若轻的黑客。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和电信公司——诺基亚(Nokia),富士通(Fujitsu),摩托罗拉(Motorola),和 Sun Microsystems等的
电脑系统都曾被他光顾过。1995年他被FBI逮捕,于2000年获得假释。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这种入侵行为称为黑客行为,按照他的解释,应为“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2002年11月
伦敦人Gary McKinnon于2002年11月间在英国被指控非法侵入美国军方90多个电脑系统。他现在正接受英国法院就“快速引渡”去美国一事的审理。下一次听证会即将在近日举行。
1995年
来自俄罗斯的黑客Vladimir Levin 在互连网上上演了精彩的“偷天换日”。他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入侵银行电脑系统来获利的黑客。1995年,他侵入美国花旗银行并盗走1000万。他于1995年在英国被国际刑警逮捕。之后,他把帐户里的钱转移至美国,芬兰,荷兰,德国,爱尔兰等地。
1990年
为了获得在洛杉矶地区kiis-fm电台第102个呼入者的奖励——保时捷944 s2跑车,Kevin Poulsen控制了整个地区的电话系统,以确保他是第102个呼入者。最终,他如愿以偿获得跑车并为此入狱三年。他现在是Wired News的高级编辑。
1983
当Kevin Poulsen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他就曾成功入侵Arpanet(我们现在使用的Internet的前身)。Kevin Poulsen当时利用了Arpanet的一个漏洞,能够暂时控制美国地区的Arpanet。
1996
美国黑客Timothy Lloyd曾将一个六行的恶意软件放在了其雇主——Omega工程公司(美国航天航空局和美国海军最大的供货商)的网络上。整个逻辑炸弹删除了Omega公司所有负责生产的软件。此事件导致Omega公司损失1000万美金。
1988
年仅23岁的Cornell大学学生Robert Morris在Internet上释放了世界上首个“蠕虫”程序。Robert Morris最初仅仅是把他这个99行的程序放在互联网上进行试验,可结果却使得他的机子被感染并迅速在互联网上蔓延开。美国等地的接入互联网电脑都受到影响。Robert Morris也因此在1990年被判入狱。
1999
Melissa病毒 是世界上首个具有全球破坏力的病毒。David Smith在编写此病毒的时候年仅30岁。Melissa病毒使世界上300多间公司的电脑系统崩溃。整个病毒造成的损失接近4亿美金。David Smith随后被判处5年徒刑。
2000
年仅15岁的MafiaBoy(由于年龄太小,因此没有公布其真实身份)在2000年2月6日到2月14日情人节期间成功侵入包括eBay,Amazon 和Yahoo在内的大型网站服务器,他成功阻止了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服务。他于2000年被捕。
1993
自称为骗局大师(MOD)的组织,将目标锁定美国电话系统。这个组织成功入侵美国国家安全局(NSA),ATT和美利坚银行。他们建立了一个可以绕过长途电话呼叫系统而侵入专线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