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12岁的少年黑客黑进警警察局的档案的电影是哪一本?
- 2、求介绍下零之轨迹 和 碧之轨迹的剧情
- 3、做网络警察需要什么条件
- 4、"叮咚"一声,阿叶从睡梦中惊醒,睡眼惺忪地去开门,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听
12岁的少年黑客黑进警警察局的档案的电影是哪一本?
《学警旋风》
是由孙军执导,隋雨蒙、刘潮领衔主演的青春励志剧 。
该剧讲述了家中经历突变的天才少年彭飞(刘潮饰)被公安局长特招进入警校学习,与黎雯雯(隋雨蒙饰)、杨思过(李柏谊饰)、柳晓婷(游乐儿饰)等在校园中建立了深厚友谊,并逐渐揭开父亲死亡谜底的故事。
中文名
学警旋风
其它译名
王牌警校之学警出击
集 数
30集
首播时间
2019年10月8日
求介绍下零之轨迹 和 碧之轨迹的剧情
英雄传说:零之轨迹:
克洛斯贝尔自治州是位于塞姆利亚大陆上的一个自治州,地处大陆西部,位于埃雷波尼亚帝国、利贝尔王国和卡尔瓦德共和国中间,70年前成为一个拥有自治主权的独立地区,不从属与任何国家,有独立的一套政治系统。 市长和议会议长共同拥有行政权,是一个权力分散的民主政治体系。
自治州首府是克洛斯贝尔市,西面和以贝尔加德门为界,与埃雷波尼亚帝国毗邻。东部以唐古拉门为界和卡尔瓦德共和国相连。在首府周边有两个村庄,分别是东北部以蜂蜜为特产的阿尔摩利卡村和西北部以七曜石为特产的矿山镇玛因兹,在南部有在雷米菲利亚公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圣乌尔丝拉医科大学,在东南部有修养胜地米修拉姆及主题公园。
由于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政治制度,使得克洛斯贝尔自治州成为大陆数一数二的经济贸易中心。
序章 特别任务支援科
出身于克洛斯贝尔的年轻人罗伊德·班宁斯从警察学校取得搜查官资格后接到了克洛斯贝尔警察局的通知,成为警察局下属【特别任务支援科】的一员,并结识了3个伙伴——来自列曼自治州、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缇欧·普拉托,射术一流、交际能力强的艾莉·麦克道尔和原属于贝尔加德门警备队的兰迪·奥兰多。
原来特别任务支援科是警察局的一个特殊部门,由赛尔盖组建,游离于其他部门之外,经常遭到挖苦和讽刺。接受市民的委托,为市民服务。由于克洛斯贝尔特殊的政治因素,警方办案经常受到重重阻力,因而在市民心中形象不佳,市民往往更倾向于向以服务人民和保护人民为宗旨的【游击士协会】寻求帮助。因此赛尔盖在过逝的下属盖伊·班宁斯(主角罗伊德·班宁斯的哥哥,在故事开始的3年前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的建议下成立了特别任务支援科,希望挽回警方的形象。
赛尔盖委派四人对克洛斯贝尔下水道中的魔兽进行清理,作为对四人能力的考验。清理过程中,罗伊德等意外救下了误闯入下水道的两个少年,但是却被魔兽攻击,幸而得到克洛斯贝尔最强的游击士,人称【风之剑圣】的亚里欧斯·马克莱因帮助而脱险。
克洛斯贝尔市东南隅有一片旧市街,龙蛇混杂,盘踞着以身材高大、暴躁好斗的瓦鲁多·瓦雷斯为首的【剑蛇帮】和以样貌俊美但是身手不凡的瓦吉·赫米斯菲亚为首的【圣书会】两个不良集团。两个集团都声称对方袭击了自己的成员,从而扬言要进行报复。为了防止火拼,罗伊德一行人前去调查,结果发觉这一切都是克洛斯贝尔市的黑手党【鲁巴彻商会】从中作梗。鲁巴彻商会接到通告,有一个来自卡尔瓦德共和国的黑社会组织【黑月】已经来到克洛斯贝尔,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希望挑起两个不良集团的火拼,在双方两败俱伤后加以收编以增强自己的战斗力。罗伊德挫败了黑手党的阴谋,但是同时也渐渐发觉克洛斯贝尔表面繁荣不过是空中楼阁。
第一章 神狼一族的午后
罗伊德在特别任务支援科总部见到了唐古拉门守备军的总指挥,克洛斯贝尔自治州警备队副司令索妮亚的委托,调查最近频频在首府周边发生的犬型魔兽袭人事件。罗伊德前往3个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在阿尔摩利卡村听到了神狼的传说。
在圣乌尔斯拉医科大学见到了过逝哥哥的未婚妻塞茜尔,询问了受到袭击的实习医生利顿。同时也见到了因为眼疾而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亚里欧斯的女儿小滴,小滴向罗伊德描述了她在利顿遇袭当晚听到的不同寻常的声音。
在矿山镇玛因兹发现了黑手党正在以玛因兹七曜石交易权作为条件,和镇长商议保护矿山镇的事宜。当晚罗伊德等人整理手头的各种证据,发现袭人事件的种种人为操纵的可能性。罗伊德定计,引诱出幕后主使,原来是黑手党所为。被揭破事实的黑手党喽啰释放出所控制的军犬,但是此时一直以来蒙受冤屈的神狼【蔡特】带领狼群赶到,制服了军犬,罗伊德等人逮捕了黑手党成员,蔡特感激罗伊德等人帮助他洗刷名声,来到特别任务支援科帮忙。
第二章 银之月
克洛斯贝尔市的彩虹剧团名扬四海,拥有当家花旦,人称炎之舞姬的伊莉娅·普拉提耶,一次偶然中发现了潜力巨大的女孩丽霞·毛并且邀请其加入彩虹剧团,和自己共同排练新作品《金之太阳·银之月》。然而在公演之前,伊莉娅接到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要求停止公演,信末署名【银】。莉夏·毛向特务支援科求助。罗伊德赶到,偶然发觉原来伊莉娅是塞茜尔的闺蜜,而艾莉则是克洛斯贝尔市长的孙女。
罗伊德等人着手搜集线索,发现银是黑月雇佣的神秘杀手。正在没有头绪的时候,却接到一封神秘的电子邮件,邮件署名【银】。缇欧发现邮件发送人侵入了克洛斯贝尔市最大的银行IBC的网络来发送这封邮件,在艾莉的好友 ,IBC总裁迪塔的女儿玛利亚贝尔帮助下,缇欧查清了邮件来源,并且找到了黑客少年约纳,约纳表示自己受到银的委托而发信,银还留言要他们去市外的【星见之塔】见面。
在星见之塔,罗伊德坦言自己发觉银并非寄送恐吓信的人,银委托特别任务支援科查清真相。
恐吓信事件移交给了警察局搜查科负责,罗伊德等人在公演时暗中观察,遇到了克洛斯贝尔时代周刊的记者格蕾丝·琳,格蕾丝告诉罗伊德,市长的秘书阿奈斯特有挪用公款的嫌疑。罗伊德幡然醒悟,发觉这是阿奈斯特的阴谋,意图转移警方注意,从而刺杀市长,罗伊德等人奋力阻止了刺杀行为,在擒获阿奈斯特的过程中发现了他超乎寻常的移动力。
第三章 创立纪念典
克洛斯贝尔自治州迎来5天的建州70周年祭,罗伊德一行人由于在恐吓信事件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了一天的休假。4人各自行动。
第二日中午刚回到克洛斯贝尔,罗伊德接到报告,旧市街两大不良集团当街欲火拼。罗伊德赶忙前往旧市街,却遇到了新调入克洛斯贝尔支部的游击士【艾斯蒂尔】和【约修亚】,最终兰迪定计化解了火拼,并与约修亚二人结成好友,罗伊德等人从约修亚口中了解到了存在于克洛斯贝尔的【黑之竞拍会】。
翌日,罗伊德等人受到约纳的委托,帮助寻找一个在网上经常和他作对的神秘黑客【小猫】,缇欧和约纳利用电脑,最终寻觅到了小猫的网络终端,却是位于市郊的人偶工坊。作为回报,约纳送给罗伊德一张存有诸多克洛斯贝尔不为人知情报的光盘,从中了解到了鲁巴彻商会和克洛斯贝尔议长哈尔特曼之间的靠山关系,以及由鲁巴彻商会一手操办的【地下拍卖会】。
周年祭第四天, 阿卡摩利尔村的村长向特别任务支援科求助,说有一对恋人旅客误闯入了村外的古战场遗址。罗伊德和同时接受委托的游击士斯科特一起前往古战场分头寻找,最终找到了差点被魔兽袭击的旅客,同时也发现了神秘的巨大中世纪建筑【太阳堡垒】。
回到克洛斯贝尔,贸易商哈罗德夫妇向特别任务支援科求助,说自己的儿子在花车游行中走失,要求寻找。在找到哈罗德夫妇之子的过程中,罗伊德发现人偶工坊的女孩【玲】就是小猫,她拥有不可思议的操控网络能力和挥舞巨大镰刀的战斗力。在哈罗德夫妇的往事叙述中更是发现,玲是他们多年前失散的女儿。
周年祭第五天一大早收到玲的包裹,获得拍卖会的入场请柬【金蔷薇卡片】,虽然赛尔盖曾希望罗伊德等人不要涉入黑之竞拍会,但是一行人依然决定前去了解真相。
在地下拍卖会举办地所在的米拉修姆,罗伊德始终发觉自己耳边响起一个神秘的声音,要他来找自己。在成功潜入地下拍卖会后,罗伊德遇到了来这里当男公关的瓦吉,同时也遇到了银,银告诉他们拍卖品中有玄机。罗伊德等人搜查拍卖品,发现原本应该装着人偶的皮箱中,居然躺着一个神秘的小女孩。
女孩自称琪雅,但是除此之外什么也想不起来。与此同时,黑手党发觉有入侵者,四处搜捕。在瓦吉帮助下,一路杀出拍卖会的一行人遇到了鲁巴彻商会的二当家,曾经是猎兵团队长,有着“杀戮之熊“外号的加尔西亚·罗西,加尔西亚更认出兰迪是另一个猎兵团团长的儿子,有着”斗神之子“的外号。兰迪意欲和加尔西亚决斗以掩护罗伊德等人撤退,就在此时赛尔盖开船赶到,救下了一行人。
特别章 琪雅
琪雅除了自己名字之外,什么也不记得,罗伊德等人四处打听无果,于是向圣乌尔斯拉医科大学求助。主管神经学的约亚西姆·琼塔副教授建议琪雅住院治疗,但是琪雅不愿意离开罗伊德,众人只得作罢。
因为有着贩卖人口的嫌疑,害怕引来法律制裁和游击士打击的鲁巴彻商会对于特别任务支援科大闹黑之竞拍会一事只能忍气吞声。哈尔特曼议长颜面大损,对鲁巴彻商会大为不满。鲁巴彻商会的马尔克尼会长为了挽回其颜面,决定动用手头掌握的最后一张王牌。
第四章 悄然袭来的睿智
矿山镇玛因兹的镇长向特务支援科求助,说一名矿工冈兹失踪数日。罗伊德一行人查访之下发觉这个赌术运气一向不佳的矿工居然一夜之间赌术突飞猛进,赢了一大笔钱后在克洛斯贝尔花天酒地。众人劝说无果。同时克洛斯贝尔又有多起奇怪事件发生,事件主角均是一夜之间能力猛增。
黑月在克洛斯贝尔的驻地受到了鲁巴彻商会的袭击而损失惨重。罗伊德一行人向黑月的负责人曹·李询问,发觉出动的居然仅仅是鲁巴彻一般的小喽啰,但是个个战斗力奇高,可以单手持重型机枪。
罗伊德深感疑惑,而此时玛因兹镇镇长打来电话,称冈兹和人对赌,期间火药味十足。罗伊德一行人赶到赌场,冈兹赌输,一怒之下意欲发作,罗伊德等人制服冈茨过程中发觉冈兹膂力奇大。
冈兹猛烈反抗,在搏斗中力尽昏厥。罗伊德一行人在其包裹中搜出神秘蓝色药片。罗伊德等人感觉一系列事件似乎都有共同点。为了查清药丸成分,一行人向圣乌尔丝拉医科大学求助,兼任药学负责人的约亚西姆向一行人陈述了一段往事,称这种药丸似乎很像数年前被剿灭的邪教【D∴G】教团使用的药物【真之睿智(真知)】。
缇欧突然昏倒在了医科大学门口,塞茜尔将其安置在自己房间中,罗伊德等人从醒来的缇欧口中了解到,她曾经被教团掳走,充当【真之睿智(真知)】开发的活体实验样本。原来多年前在大陆西部各地都发生的儿童失踪事件,正是教团为了开发【真之睿智(真知)】而将儿童作为活体实验对象。由于失踪儿童数量巨大,影响恶劣,终于在各地警方和游击士联合打击下,教团在各地的实验据点都被剿灭,教团成员或自行了断,或神经错乱。缇欧在奄奄一息时被罗伊德的哥哥盖伊·班宁斯救出,而同一据点其他儿童都因身不能受而早早夭折。
回到特别任务支援科总部,赛尔盖向罗伊德一行人道出,原来当年他正是统帅盖伊·班宁斯和亚里欧斯·马克莱因两名警界新人的队长,执行了剿灭教团据点的人物。
罗伊德前往鲁巴彻总部调查,遇到了搜查一课的达德利,几人发觉偌大的黑手党总部居然空无一人,在突破重重机关后,几人来到了会长室,找到了黑手党贩卖【真之睿智(真知)】的证据,罗伊德更是发现了哥哥曾经佩戴的警徽。
罗伊德深感事态严重,建议向游击士协会寻求合作,达德利虽然不甘,但是顾全大局依然答应。罗伊德等人欲再前往医科大学探寻蓝色药丸的成分,达德利告诉罗伊德,阿奈斯特在被捕后陷入了神智错乱,而约亚西姆一直是其主治医生,几人遂开始怀疑约亚西姆。
一行人来到医院,发觉医院被受到操控的黑手党喽啰、军犬和魔兽占据,一行人突破阻碍来到研究楼,发觉约亚西姆已经不在,而阿奈斯特则挥舞长剑指向众人。众人击倒阿奈斯特,却被他逃走。
众人回到克洛斯贝尔,发觉游击士协会遇到了袭击,正在疑惑之际,特务支援科总部突然遭袭,闯进来的居然是贝尔加德门的警备队。一行人保护着琪雅和小滴来到市外,被黑手党和警备队包围。此时IBC总裁迪塔驾车前来,众人坐上迪特的防弹轿车逃向IBC总部。
警备队试图动用军用炸弹强行炸开IBC的大门,罗伊德一行人开门迎战,但是寡不敌众。正在千钧一发之际,亚里欧斯赶到,击溃守备军,并且擒拿住守备军的指挥。原来一切都是约亚西姆所为,他利用【真之睿智(真知)】控制了黑手党和贝尔加德门的警备队,目的是要求罗伊德等人交出琪雅。
终章 最漫长的一天
游击士协会查到了约亚西姆的老巢,居然在古战场深处的太阳堡垒。罗伊德4人协同艾斯蒂尔和约修亚,六人赶到太阳堡垒最底层的地底湖,见到了约亚西姆。
约亚西姆向众人道出实情,原来他是教团的高级祭司,是教团在各地实验据点的总负责,同时也是【真之睿智(真知)】研发的负责人。教团否认【空之女神】的存在,开发一种可以激发人潜力甚至提升运气的药物【真之睿智(真知)】,为此在各地运用诸多手段绑架拐走儿童作为实验对象,搜集人体在受到威胁和刺激时激发是的人体潜能作为药物开发的是数据。由于影响过大,终于在各地警方和游击士联合打击下被剿灭。各据点均被剿灭,约亚西姆潜藏了下来,搜集了所有的实验数据。由于教团曾经建立过一个称为【乐园】的据点,依次笼络各地权贵,试图抓住他们的把柄加以利用。克洛斯贝尔的哈尔特曼议长因此受到约亚西姆要挟,帮他在克洛斯贝尔藏匿起来并建立其秘密研发中心,同时提供大量资金设备供其研发和生产【真之睿智(真知)】。之所以选择克洛斯贝尔,据约亚西姆称,是因为此处是【圣地】,原因却没有说明。
而琪雅则是从中世纪炼金术师时代开始,就一直存在并且沉睡了500年的【神子】,是教团所崇拜的【大人】,琪雅从沉睡中苏醒,因为不明原因而被掉包入装人偶的皮箱,从而被罗伊德等人找到。
罗伊德等人怒斥约亚西姆,并将其击倒。约亚西姆施展伪魔眼,禁锢一行人,但是被罗伊德用计化解。恼羞成怒的约亚西姆吞服下一整瓶【真之睿智(真知)】完成品,变异为强大的魔人。魔人化的约亚西姆不但伤害力惊人,而且自我修复能力极强,最终在歼灭天使·玲的帮助下,罗伊德等彻底打败了约亚西姆。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我最喜欢小玲回来了)
英雄传说:碧之轨迹:表示没玩过 也玩不了。。。。。。。。
闪之轨迹准备出了。。。强力推荐。。。
做网络警察需要什么条件
你好,网络警察一般是在公安系统的网监大队,招收是211工程大学和著名学校的毕业生特招。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网络警察属于公务员,是警察编制即行政编制。也有直接通过警察学校招收。
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要求网络警察既要拥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案件办理经验。
网络警察的出现是网络安全发展的结果,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警察必须担负起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这就要求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网络警察才能对付日益猖撅的网络犯罪,才能真正胜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针对种种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警察对职责作出划分:有的负责电子信箱,包括打击辱骂、恫吓和垃圾邮件等现象;有的负责调查青少年色情,包括画面和文字;有人负责电脑追踪恐怖活动,寻找闯入和破坏计算机者;有人负责调查经济诈骗等犯罪。由于有些“黑客”还是未成年的孩子,网络警察还增加了“家访”的任务,从打击和疏导两方面维护网络的安全。
"叮咚"一声,阿叶从睡梦中惊醒,睡眼惺忪地去开门,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听
“叮咚”一声,阿叶(化名)从睡梦中惊醒,睡眼惺忪地去开门,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听了无数次的宾馆门铃声,这一次,在向他宣布:18岁的生日,将在看守所里度过。
17岁,初中毕业,完整破译并掌握19万个银行账户的资料,涉及近15亿的案值,犯罪团伙成员涉及9个省区14个市。这起被公安部督办的“海燕3号”特大信用卡诈骗案,主犯竟然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这让成功侦破此案的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人员“大为吃惊”。
作为首例“所有作案过程均在网上完成”的“特大案件”,办案人员在侦破过程中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已经很难记住,多少个深夜,手机屏幕在“嘀”的一声后,开始闪烁,然后起身,时刻准备投入“战斗”,一群人在那弥漫着浓烈烟味的小屋中,寻找和发现线索。这就是“反黑客”战斗的状态,阿叶被抓获的时候,公安部称,该案“取得了近年来打击伪卡犯罪的最大战果”。
但是,就在“享受”这一重大“战果”的时候,一位曾多次侦破“少年黑客”案件的警察感叹:太可惜了,他们,还只是一个孩子,他们的计算机技术,不得不令人佩服,称他们为“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能将这些才能用在“正道”上,才是件值得兴奋的事情!
边缘的天才少年
“我不喜欢课堂上学的知识,我只喜欢电脑技术。当我三年级第一次凭自己的实力破解了电脑开机密码后,我就对网络黑客特别感兴趣。我认为黑客就是破密码、盗号、卖装备。在网上,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很多‘客户’。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盗来上百个网络账号,我上个月还从‘地下城与勇士’里盗来一件宝物卖了800元钱。只要运气好,每天赚1000元都没问题。”这是一位名为冰冰的少年黑客的自白。
“他们就是出于对技术的爱好,这种兴趣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多数黑客都有天才的感觉,很小的时候就对计算机非常熟悉,学习技术也很努力刻苦,他们不是思想里就有反社会的价值观,我们现在整体对他们的评价有偏颇,一味地认为他们就是‘坏蛋’,就是‘盗窃犯’,这当然有问题。
”广东警官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吴兴民说。
这几年,吴兴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这些少年黑客走向“正途”?“针对他们的想法想对策,才更可行。”吴兴民说。为此,他在国内五大黑客论坛“潜身”三年,并对两个黑客群进行了近一年的观察,用三个月时间日夜跟踪记录,并对多位黑客进行深度访谈,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写出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出书《秩序、冲突与转变:黑客群体的日常生活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地接触到‘黑客是一种精神’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黑客既不能用“入侵者”来说明,也不能用“技术爱好者”来说明,它其实是一种精神的表征,是一种狂热、执着的学习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高手还是菜鸟,越来越将学习看作第一要务,并非高手便不用学习了。善于思考、勤奋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是作为一名黑客必备的素质。确实,很多研究结果证明,成为一名优秀黑客的许多品质——敢于冒险、极端自信、搞破坏并搞明白的驱动力、被认可的愿望——既是成为成功企业家的关键因素,也是时刻身处离犯罪一步之遥的险境。
确实,有专案组人员回忆,当年为破获一起类似案件,前往一名少年黑客的住所,依法搜查取证时,搜到的东西让他们“惊呆了”,那种反差,至今还在。专案人员在一个老式废旧收音机里找到一件磁条读写器和一沓人民币,从卧室里的橱柜、床铺上还搜出《编程之道》《数据压缩技术原理与范例》等有关电脑软硬件技术书籍60多本,还有包括邮政储蓄卡在内的全国各商业银行储蓄卡资料,及各种储存有编程资料信息的软盘6张,以及12页密密麻麻写有各种数据公式的稿纸。“如果不是办案,看到这些数据和公式,我宁愿相信,我发现了一位计算机天才!”该人员说。
在另一个世界,寻找认同
有人这样形容少年黑客:这是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衣着不整、头发蓬乱地坐在计算机前,双眼深陷,闪烁着灼人的光芒,整天沉浸在一种自大狂们所特有的那种无上权威的梦幻之中。他们一旦坐在计算机面前,就像赌徒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转动的骰子一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上,随时准备敲击键盘。但是走在大街上,他们与常人几乎无异,除了因经常在电脑旁熬夜而脸上显现出一些倦意之外……
“任何一个群体,都需要有一个价值体系去激励他们,现实生活中,黑客一直处于反面的状态,他们没有办法得到认可,得到激励,慢慢地,就可能会通过利益关系来强调他的技术水平高,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和这个社会整体的氛围有关系。”吴兴民说,“他们就是贪玩儿、好胜,当然和不良教育有关,但这更多的是社会性的问题,不是他们自己能解决的。我们更应该从文化上去理解他们,认可他们的才能和技术。”
“我是一个网虫,没有什么本事,但是我知道在这个十七八岁的年龄,人才简直是数不胜数,从音乐到文学,从电脑到艺术,我认识的人才几乎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我不是个无聊的网民,我不会每天看着网上的头像兴奋个半天,我是一个饥渴的虫子,吮吸着网络这个营养丰富的果实。”一名黑客少年这样形容自己对网络的痴迷。他还介绍了他的小伙伴admin。
“admin比我大一岁,那年我上高一,他高二。他说他学习不好,打算以后靠自己丰富的电脑知识闯一个天下出来。我很佩服他,我就没有这样的理想,我只想好好的读完高中,然后选一个三流大学读完,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工人或者文员,平淡地过一辈子。admin说我没有志气,说他要开发一个超过Windows的操作系统,让我等着用。我笑笑,我满以为有他这个本事的人,可以被某某大学破格录取的,但是他没有。”
如此沉迷于网络,毕竟不是一件“好事”。长期从事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认为,网络亚文化可以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的形成。网络亚文化是指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边缘文化,表现为崇尚自我、推崇黑客行为和网络自由等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在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容易形成不良的网络瘾癖,诱发网络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没有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思维迟钝;社会活动减少,饮酒、吸烟等自我伤害行为增加;中断与外界的交往,人际关系淡漠,内心处于自闭状态;易形成偏执性心理。这些网络心理障碍可能诱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在少年黑客们看来,黑客活动是对他们网络技术的磨炼和检验,是他们网络个人智慧的体现与发挥,是他们对成人世界既定秩序的好奇与挑战。相比传统青少年犯罪,少年黑客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较为容易,隐蔽性强,证据的收集、固定等案件的侦查难度大,这就使违法犯罪者认为在网络上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很少受到法律追究。另外,黑客等犯罪行为不断地被其他网友认同和效仿,经过自我合理化的过程,消弭心中的罪恶感,忽略其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铺设合理合法的成长途径,更为重要
而在吴兴民看来,少年黑客走上犯罪的道路,不应将其“特殊对待”,“把他们看做青少年犯罪就对了”,“黑客不是一个职业,就是玩儿,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成年人就不做这个了,就会用技术去做一些事情了,这和他们的年龄段、生理、心理发育有关,我们正确地看待就好了。”如今,吴兴民认识的那些早期的黑客,大部分已经就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对于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就要按法律来,《刑法》里有专门的条款,但是使用率不高。
”吴兴民说,“大部分黑客的行为都很轻,在惩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教育和引导。很不容易,但是,有些事情必须得做!我们也都在做。”
他记得,当年被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的神秘的黑客高手, 网上排名第一的“黑客站长”,高二时三天写出20万字的《黑客攻击防范秘技》并畅销,17 岁时就担任多个网站的CEO,经过计算机专家的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作为特招生进入复旦大学学习。
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对犯窃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的赵星的“引导”,让郭开元印象深刻。由于赵星是未成年人,还在学校读书,警方没有对其实行拘禁,审判也是在一个简易法庭中进行的。学校方面为了帮助赵星,专门成立了帮教小组,辅导他的学习,关注他的思想动向。据校方介绍,赵星在校表现良好,在帮教小组的观护下,开始积极融入集体,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而长宁区法院综合考虑了检察院的起诉意见、赵星的表现和学校的陈述,认为赵星虽然犯罪,但颇有悔过之意,是一个需要挽救且值得挽救的对象。在法庭上,检察官和法官分别对赵星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教育,指出身怀技术应当正确应用,不该把聪明用在旁门左道的地方;作为青少年,在交友方面也应慎重,必要时应该多一些防备心理,避免为他人所利用;由于年少无知,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事情的处置能力,遇事应该多与父母沟通。
对于很多黑客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现实,郭开元建议,可以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部分检察院、法院开通微博,作为与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互动交流平台,围绕“未成年人与法”主题,设置带法回家、维权动态、以案释法等栏目,及时对未成年人开展预防犯罪等方面的法制教育,给未成年人一定的警示教育,使他们引以为戒,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而在吴兴民看来,一些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其实我们也可以借鉴,比如,剥夺他们使用计算机的权利,用罚金来代替其他处罚,“多种办法会更好,会更贴切他们的行为,惩罚他们也是,要有针对性,要贴切,他以后就不会再做了”。
他建议,政府或其他机构,如果能够给这些少年黑客找一个更好的出路,像美国政府就默认黑客们每年搞“世界黑客大会”,让他们有一个合理合法的途径去展现自己的技术,比如组织比赛,用获奖的方式给予鼓励。还有,很多单位和公司聘请黑客做网络安全人员,或者自己成立网络公司,这样转变的人,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