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黑客帝国动画版的动画制作
- 2、《黑客帝国》哪一部是袁和平做武术指导的,还是全部都是?
- 3、博大精深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看了N遍了,还是没全看懂,哪位高手给个正解啊,还有他还会继续拍第四部吗?
- 4、《黑客帝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吗?
- 5、花3个月时间设计一个镜头?《黑客帝国》的幕后故事你知道多少?
- 6、急速赛车的剧情简介
黑客帝国动画版的动画制作
沃卓斯基兄弟在1999年《黑客帝国》上映后,便与许多位日本知名动画导演交换意见,并且在《黑客帝国》两部续集的故事主轴外,另外推出了九部个别独立发生在母体世界中的动画影片。
该片的幕后凝聚了当今日、韩、美三国顶尖动画人和他们的工作室,堪称是动画界和电影界紧密互动的一项创举。为了完成这部极富创意和难度的大作,包括渡边信一郎、前田真宏、小池健、森本晃司、川尻善昭、Peter Chung以及安迪·琼斯在内的7位动画大师整整花了3年时间。他们所采用的拍摄手法也从2D到3D相当多样。
该片中每部动画短片的制作费都高达百万美元,其中《终极战役》的制作费更是高达200万美元。《黑客帝国》三部曲中的男、女主角也特别为其中两部短片配音。
该片中由沃卓斯基兄弟担任编剧,片长九分钟的短片《终极战役》中,数码制作的虚拟形象代替了演员,剧情、场景、甚至女主角用的手机型号都与电影版本如出一辙。导演安迪·琼斯利用《最终幻想》中虚拟人物安琪的原始数据创造了《终极战役》的女主角,只不过这次的女英雄变成了东方面孔,身手更加矫健,但脸上那几颗雀斑还残留着安琪的影子。 该片堪称是《黑客帝国》续集的序曲,同时也是让观众连接《黑客帝国》第一集与第二集最重要的关键影片。导演沃卓斯基兄弟表示观众必须通过这部短片才能了解锡安将面临的危机。 [以上内容来自]
《黑客帝国》哪一部是袁和平做武术指导的,还是全部都是?
袁和平担任了《黑客帝国》三部曲的所有武术指导工作,并不只是第一部。《黑客》三部曲电影的制作者都是原班人马。
博大精深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看了N遍了,还是没全看懂,哪位高手给个正解啊,还有他还会继续拍第四部吗?
第一部讲述了在矩阵中生活的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着,尼奥便在网络上调查此事。
而在现实中生活的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墨菲斯, 也一直在矩阵中寻找传说的救世主,就这样在人类反抗组织成员崔妮蒂的指引下,两人见面了,尼奥也在墨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中,逃离了矩阵,这才了解到,原来他一直活在虚拟世界当中。
第二部讲述了整个《重装上阵》是尼奥探寻自己使命背后真相的过程,他要为自己的行动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在上集打败史密斯(雨果·维文饰)、救出墨菲斯之后,尼奥随同亲密爱人崔妮蒂和其他战友一起,乘坐Nebuchadnezzar号飞船返回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据点——锡安基地。
第三部讲述了在《黑客帝国》系列电影最后一集中,延续上集《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故事,并揭晓机器与人类的最终命运。面对如潮的电子乌贼,人类城市危在旦夕,墨菲斯和崔妮蒂等欲与入侵者决一死战。
此时,“救世主”尼奥的身体和思想却意外分离,后者再度陷入到“母体”中。墨菲斯和崔妮蒂也不得不回到“母体”和守护天使一起寻找他。
截止到2020年6月《黑客帝国》没有拍第四部。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简介:
1、尼奥
矩阵中,他表面是工程师,暗地是黑客。后被墨菲斯找到,并脱离矩阵来到真实世界。被告知其身份为“救世主”,使命是要解救受矩阵控制的人脱离矩阵,受到特工史密斯的百般阻挠。本集中尼奥的身体和思想意外分离,后者再度陷入到“母体”中,尼奥与特工史密斯将展开一场绝命殊死战。
2、墨菲斯
Nebuchadnezzar号飞船上的船长。他和他的船员的使命是保护人类最后的城市锡安,并将其他人从矩阵中解救出来。一直在寻找尼奥,并坚信尼奥就是救世主。他在锡安很受欢迎,但在矩阵的特工眼里是一名被通缉的恐怖分子。
《黑客帝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吗?
所有的白衬衫都染成绿色?《黑客帝国》的幕后故事你知道多少?
像《黑客帝国》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一般代表着工作人员们无数次的排练,后期辛辛苦苦的做特效和剪辑,上映后高票房,以及巅峰人们对电影的认知。
不过我们还是很少了解《黑客帝国》拍摄幕后的故事,就算知道的,重点也放在了基努·里维斯把影片上亿的分红分给了剧组工作人员,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保障来生活,还给12位武术指导每人买了一辆哈雷,其余的就很少了.
1.男主基努·里维斯开拍前必读的书出现在电影里
《黑客帝国》的一个灵感来源就是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书《拟像与仿真》,而且这本书也出现在了电影里,《黑客帝国》第一部开头前10分钟,尼奥把自己的磁盘都藏在了一本挖空的书里,这本书就是《拟像与仿真》。
这是这本书对电影本身影响重大的一种认可,而且书里的理论会让人怀疑人生,特别是关于模拟与现实无法区分的部分,是后现代哲学里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既然能拍出《黑客帝国》,必然是读过这本书,对母体、史密斯特工等等原则性的道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基努·里维斯也很辛苦,在正式熟读剧本之前,他除了要看《拟像与仿真》之外,拍摄组还要求他必须读凯文·凯利的《失控》,了解机器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还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看样子里维斯是肯定把这些书给啃下来了,不然也拍不了《黑客帝国》!
2.直升机撞毁的镜头花了3个时间才做出来
《黑客帝国1》第111分钟开始,有个直升机撞毁的镜头,想必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崔妮蒂能通过类似“下载”的方式学会开直升机,撞毁之后她飞出来的样子更是帅爆了!不过最让我们觉得震惊的,应该是这架直升机在撞上建筑物,粉碎引起爆炸的之前,在玻璃上激起的一圈圈涟漪!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想让这一圈圈涟漪的镜头成为电影里最有震撼力的动作镜头,就让特效团队从流体力学到玻璃对直升机爆炸的反映去各种研究,保证制作出来的效果精确又惊艳!
而这短短几十秒的镜头花了大约3个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进去,因为费时间还费钱,华纳想要把这个镜头直接删了不要了,但挡不住导演兄弟俩的热情,只能放缓态度,最终做了出来!这3个月时间花得值!
3.矩阵里,所有演员穿的白衬衫都染成了绿色
随便打开《黑客帝国》的哪一部,都能注意到,大部分矩阵(母体)里的镜头,都有一层绿色的色调,这不是偶然,而是导演和服装设计师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给整个矩阵带来一股“无菌”和“人为”的感觉,而矩阵之外的场景则倾向于周围环境和肤色的真实色彩。
凯姆·巴雷特作为《黑客帝国》的服装设计师,基本上放弃了所有蓝色服装,给所有要在矩阵镜头里出现的衣服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包括白衬衫,也用绿色的水洗一遍,达到淡绿色的效果!
4.别担心,莫菲斯的眼镜不会掉下来滴!
在《黑客帝国》里,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特色,尼奥是主角光环,崔妮蒂无敌性感,莫菲斯深信救世主预言。但大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进入矩阵的时候,都会带上墨镜,看着特别酷,特别是莫菲斯的夹鼻小墨镜,每次看他戴着,心里都有点紧张,生怕那个墨镜被风轻轻一吹或者他说话时候表情太夸张,就会掉下来!
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夹鼻的墨镜都没掉下来,劳伦斯·菲什伯恩本人更是说每次戴上,都觉得自己特别酷!
5.雨果·维文突然发现自己发际线后移严重!
《黑客帝国》里很多镜头都是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尼奥在和雨果·维文扮演的史密斯先生以及史密斯的克隆体打架。虽然大部分这类镜头都是靠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用特技演员直接拍的,这些特技演员大部分都是本来身高、身材和脸型就有点接近维文本人,然后依靠化妆和面具的效果,足以看起来像是克隆体了。
而雨果·维文本人刚开始也没觉得什么,直到有一天他看着一个化了妆之后和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替身,他才惊叹:我的发际线已经越来越往后退了!
原本他觉得自己的发量还可以,偶尔还会对着镜子欣赏一下,觉得自己的发际线特别有威严感,但没想到认真看的话,自己的发际线已经后退到这种地步了!岁月匆匆,镜子也是会骗人的......
6.这个红衣妹美的摄制组的人都看呆了!
在《黑客帝国》的电影里,大家印象最深的美女除了女主崔妮蒂和梅罗文奇的老婆佩瑟芬妮之外,就应该是这个红衣女郎了!《黑客帝国1》第56分钟的时候,莫菲斯带着尼奥走进一个模拟矩阵的程序里,向他说明矩阵的世界是个谎言,尼奥一眼看到了耗子专门写进程序的红衣金发妹,可再次转头的时候看到是拿着枪指着他的史密斯。
这个红衣女郎的扮演者叫菲欧娜·约翰逊,虽然不出名,但异常美丽,惊艳了整个剧组,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的盯着菲欧娜看。
有一次,一个现场的人看傻眼了,把自己的车停在了一个大卷帘门下面,然后车顶就被压瘪了,那人因为不好意思,就想把车开走,结果车顶刮的不成样子!但菲欧娜真的好美啊!
7.找了很多双胞胎当临时演员!
同样是红发女出现的这一段,一前一后,仔细看的话,会有一个让人惊奇的发现,这几分钟的镜头里,用了很多双胞胎甚至三胞胎作为临时演员!最最明显的就是右下角的那一对光头双胞胎兄弟了!还有不少金发的女性,侧脸看着很相似!
为什么?为的就是巧妙的说明这个程序是耗子模拟矩阵写出来的,而且写的匆忙,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系统里的感知程序上,其他部分则是能省就省,特别是路人甲乙丙丁这样的,代码写好模子建好,复制粘贴能充实人数还省事!
这个场景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找演员特别困难,首先是要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更好,其次是身高均匀肤色苍白,符合《黑客帝国》里矩阵中的风格,真的不容易啊,第一部的拍摄还是在澳大利亚的夏季,最热的时候拍的。
为了找到合适的人,不少工作人员都陪着导演和副导演去当地的剧院和表演俱乐部,找符合要求的双胞胎甚至三胞胎当临时演员,他们还说这次寻找演员的经历是一种“乐趣”!好像确实很有意思的样子!
花3个月时间设计一个镜头?《黑客帝国》的幕后故事你知道多少?
像《黑客帝国》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一般代表着工作人员们无数次的排练,后期辛辛苦苦的做特效和剪辑,以及巅峰人们对电影的认知,但其幕后故事以及制作中的艰辛,花絮,你知道吗?
基努·里维斯也很辛苦,在正式熟读剧本之前,他除了要看《拟像与仿真》之外,拍摄组还要求他必须读凯文·凯利的《失控》,了解机器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还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看样子里维斯是肯定把这些书给啃下来了,不然也拍不了《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1》第111分钟开始,有个直升机撞毁的镜头,想必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粉碎引起爆炸之前,在玻璃上激起的一圈圈涟漪!
而这短短几十秒的镜头花了大约3个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进去,因为费时间还费钱,华纳想要把这个镜头直接删了不要了,但挡不住导演兄弟俩的热情,只能放缓态度,最终做了出来!
随便打开《黑客帝国》的哪一部,都有一层绿色的色调,这不是偶然,而是导演和服装设计师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给所有要在矩阵镜头里出现的衣服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包括白衬衫,也用绿色的水洗一遍,达到淡绿色的效果!
大家还知道哪些幕后花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急速赛车的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动画大师吉田龙夫(Tatsuo Yoshida)的经典系列动画作品。
在车道上飞速行驶、急转弯、冲过终点线……斯比德·瑞瑟仿佛已经和他的赛车融为一体,毫无疑问,他就是为了赛车而生的。斯比德好斗、有侵略性,性格方面则有点冲动,一身傲骨,做事从不考虑后果--总之他拥有的是一个优秀的赛车手应具备的所有条件,再加上他的勇敢无畏,更是在赛车世界中无人能及。即使赢得了无数个奖杯,但斯比德从不敢妄谈胜利,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真正的赛车冠军,那就是被他视为偶像、只能活在记忆中的哥哥雷克斯·瑞瑟,这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赛车手在一次比赛中意外丧生,空留下了一个遗愿,等待着斯比德去完成。
斯比德一直醉心于由他的父亲波普斯·瑞瑟创造的家族赛车产业,就连他驾驶的“马赫5号”,也是波普斯亲自设计的……然而,随着斯比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来自于罗伊尔顿产业的一次非常有诱惑力的加盟邀请,麻烦也接踵而来。斯比德的回绝不仅彻底激怒了罗伊尔顿产业的拥有者罗伊尔顿先生,也让他发现了隐藏在大型赛事背后的可怕秘密:一些残忍无情的权势人物通过操纵顶级的赛车手在比赛中获胜,来达到不可告人的利益目的。如果斯比德坚持不肯参加罗伊尔顿产业旗下的赛车队,罗伊尔顿先生扬言要让“马赫5号”永远在赛车场上消失。
对于斯比德来说,惟一能够挽救家族事业以及他所热爱的赛车运动的机会,就是利用罗伊尔顿先生操纵的游戏回击他……在家人和美丽的女友特里克茜的支持下,斯比德和他以前的竞争对手--充满神秘感的“瑞瑟X”联手,誓要在夺走他哥哥生命的比赛中获胜,那是一个被称为“严酷的考验”、需要穿越整个国家的死亡挑战赛。幕后制作: 《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缔造者……同时分别将触角伸进编剧、导演和制片界的拉里·沃卓斯基、安迪·沃卓斯基兄弟俩,继续使用他们那非常有招牌意义的制作方式,再度重新定义了动作电影类型的规范--通常情况下,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将一种多层次的讲故事方式结合进华丽且夺人眼球的视觉特效当中。将经典的卡通系列电视剧《急速赛车》改编成电影,对于沃卓斯基兄弟二人来说正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不但能够重新扩展这个不朽的经典的影响范畴,还可以借此让覆盖面更为广泛的观众走进他们的电影世界当中。
跟随着沃卓斯基兄弟一路从《黑客帝国》系列走进《急速赛车》的赛车世界的制片人乔·西尔沃说:“在《黑客帝国》系列中,沃卓斯基哥俩创造的是一种视觉风格,足以让任何一个看过影片的人,改变之前对动作电影的意识形态,因为你从中看到的,虽然确确实实发生在电影工业中,可那同时也是你永远无法想象得到的东西。而他们之所以产生了改编《急速赛车》的想法,就证明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想再一次改变你观影的方式和认知,他们那永远都不知道疲倦的脑袋里又冒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概念,想借用在跑道上急速飞驰的赛车的壮观景象,讲述一个励志类的运动故事,然后以一种你从未见到过的奇幻动作场景呈现出来……沃卓斯基兄弟仍然忠诚地维护着CGI与真人表演结合的电影技巧,继续随心所欲地打破传统,他们制作影片的目的就在于,推动整个电影系统的运作周期。”
听了乔·西尔沃的话,另一位制片人格兰特·希尔也决定提供一个信息:“原著《急速赛车》几乎就是陪着沃卓斯基兄弟两人长大的,所以他们最感兴趣的电影行为之一,就是将他们的‘最爱’改编成一部拥有着强烈的动力的家庭作品。沃卓斯基兄弟一直心怀着一个夙愿,想从冷冰冰的科技时代稍稍回身,制作一部适合全家人观看的家庭电影,就当是留给侄子侄女的一个可以永久保留的礼物。”西尔沃则补充道:“当我看到了他们改编完成的剧本时,发现整个故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家庭聚会’,虽然与他们以往的风格稍有不符,却维持住了原著的基本组成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再让主角斯比德·瑞瑟和他的家人开始一场全新的历险……《急速赛车》这部影片是拍给所有人看的,里面有伟大的角色,鼓舞人心的系列动作场面,当然,还有影迷们最为期待的电脑特效。” 电影版《急速赛车》截取的是斯比德·瑞瑟生命中一段完整的经历,即他是如何成为“世界赛车联盟”中最出色的赛车手的全过程。对于斯比德来说,他的生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赛车,另一个就是他的家人……在影片中,斯比德和他的家人组建的是一个独立的赛车队,以他们家族的名字命名,而他们面对的却是一系列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的顶级赛车手。比赛中的赌注也被人为地提高到一个让人望尘莫及的水平线上,一场赛车的最终结果,足以决定一名车手以及他背后的整个财团的命运。
为了在大银幕上完美地创造出那种风驰电掣的大环境,沃卓斯基兄弟运用了他们最为狂野的想象力,所构思出来的赛场风格,已经超越了任何人所知道的一切。出现在影片中的赛车,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方面,都透露出了一种协同作业下的优势,包括在超过时速400英里的极速情况下,仍然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做出公然挑衅地球引力、不可思议的特技动作。这是一种与赛车有关的文化被沃卓斯基兄弟改造后的结果:你会发现影片中的每一辆赛车都像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而且能够反衬出赛车手的性格特征,如此人性化的设计,处处显现出车人合一的高端境界。
《急速赛车》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像糖果一样色彩斑斓的世界,许多时代的特色和风格都并存于此,全部交织在了这个以赛车占主导地位的动态环境中,乔·西尔沃说:“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你可以在影片中同时发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陷进了疯狂的赛车场上,沃卓斯基兄弟也以一种你从未见过的方式设计出了赛车的外观。我们已经在杂志和电影里看到了一些非常有奇幻色彩的概念汽车,但这部影片却将其推升至一个全新的水平,这些汽车能够做到的事情,足以让你在观看比赛的时候不停地战栗。”格兰特· 希尔则认为:“沃卓斯基兄弟总是在寻找一个全新的立足点--我们看过像滑板或滑雪板这样的极限体育运动,具有着非常流畅的动作,然后想象着赛车跑道的样子以及赛车应该快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可以让车手执行出相似的梦幻技术。”
当然,《急速赛车》中的高级别比赛“世界赛车联盟”,如果不具备非常有格斗风格的战术安排的话,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乔·西尔沃说:“这是一个关于发动机极限运动的视觉想象,你可以把它描述成是充满奇特气息的武术与F1的混合体,或者乾脆像沃卓斯基兄弟那样,称之为‘功夫赛车’……正是因为对卡通动画片版本的《急速赛车》的迷恋,才引导沃卓斯基兄弟走进了日本动画产业,他们不但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更为那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备觉陶醉。一切的一切都与那个时候电视上播放的其他动画片完全不一样,沃卓斯基兄弟随即成了《急速赛车》的铁杆粉丝,自然也迷上了日本漫画。”
事实上,在被改编成电影之前,《急速赛车》的fans群体就已经扩充到跨越多种文化的几代人身上了。原著动画来源于一套日本漫画书系列,其作者是漫画界的先锋人物吉田龙夫,那时候它的名字叫《王牌驾驶员》(Pilot Ace)。到了1967年,漫画书被拍成了电视节目,名字则叫《飞车小英雄》(Mach Go Go Go)……差不多6个月后,这套系列就被带到美国,变成英语配音的卡通剧《急速赛车》。
很快,动画版本的《急速赛车》就以一种难以阻挡的强劲势头风靡了整个美国,尤其是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让人振奋的赛车运动、国际阴谋、家庭价值、浪漫情怀以及满是挖苦的幽默将他们的想象空间扩大到了更加狂野的一个层面。与他们之前看到的系列卡通片不一样的是,《急速赛车》是以一个年轻、信念坚定的人物作为主角的,他将会用他那强大、线条极度流畅的“马赫5号”跑遍全世界,打败所有的强劲对手。
在过去了40多年的今天,电视版本的《急速赛车》也推出了好几部了……斯比德·瑞瑟的故事以及他开着“马赫5号”所经历的险境,终于通过沃卓斯基兄弟之手走向了大银幕,他们赋予这个故事的,不仅仅是壮观的视觉特效以及充满野心抱负的动作场面,还包括非常尖锐的摄影技术,堪比艺术大师级别、由电脑生成的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