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和《环太平洋》类似的科幻电影。
①龙黄蜂:
当她的父亲远征神秘消失之后,美丽的昆虫学家吉娜和她的助手朗达来到了这片热带雨林寻找父亲的身影。由于在丛林中有许多的抢劫和袭击,他们由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护送。在路途中,她们遭到了一队游击队的袭击,并发生了枪战。
就在事情糟透的时候,部落的龙黄蜂大规模的出现,它们向士兵们喷射火焰。士兵们不仅要击败那些土匪,还要想办法从龙黄蜂嘴里活下来…...
②星球大战:
《星球大战》(英文:Star Wars),中文可简称星战,是美国导演/制作人乔治·卢卡斯所制作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战的人物及故事是参照越南战争还有日本导演黑泽明的《战国英豪》所创作而成。1990年代末开始他拍摄了最初的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同时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为六部系列。
③机械战警:
《机械战警》是由何塞·帕迪里亚执导,乔尔·金纳曼、塞缪尔·杰克逊、加里·奥德曼等主演的一部科幻电影,改编自1987年保罗·范霍文执导的同名电影。影片于2014年2月12日在美国上映,2014年2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的故事背景与原版基本相同,故事设定在2028年的底特律,男主角亚历克斯·墨菲是一名正直的警察,被坏人安装在车上的炸弹炸成重伤,为了救他,OmniCorp公司将他改造成了生化机器人“机器战警”,代表着美国司法的未来。
④星际迷航:
《星际迷航》(Star Trek,又译作《星际旅行》等)是由美国派拉蒙影视制作的科幻影视系列,由6部电视剧、1部动画片、13部电影组成。该系列最初由编剧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视系列之一。
它描述了一个乐观的未来世界,人类同众多外星种族一道战胜疾病、种族差异、贫穷、偏执与战争,建立起一个星际联邦。随后一代又一代的舰长们又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宇宙,探索银河系,寻找新的世界、发现新的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⑤星际虫族:
故事说的是未来世界的事。那时的地球人似乎不再彼此杀戮了,因为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来自外星的蛛形动物。灾难:入侵者不是省油的灯,我们的男主人公带着必胜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备去了,结果首战不利。男主人公不但被他的父母深深地关爱着,而且还先后和两个姑娘发生着感情纠葛。当地球上的星河战队即将发起全面反攻时,男主人公大有不胜不还之慨。
在一个山谷里,瑞科一部遭到成百上千只是昆虫的袭击,它们像潮水般涌来,先进的机枪在它们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一番激战之后,只有瑞科和弗洛瑞丝等几人幸存下来。这时,瑞科意识到必须借助于更先进的武器来抗击这些杀人怪物,于是他带领余部与卡门和巴卡洛并肩作战,向敌人发起还击……
扩展资料:
以影片摄制时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作为剧作基础,展现某一虚构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的影片,即为科幻片 。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 。
1.奇观与猎奇
从梅里爱开始,科幻影片就与令人目眩的奇观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话、异域探险、历史传奇、童话世界……在梅里爱的数百部长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种奇观和幻想。但科幻题材对梅里爱而言,并非科学的延伸,而是借以呈现景观的道具。
梅里爱的兴趣并不在于将电影作为“叙事艺术”来发展。他更为看重的是电影作为奇观呈现工具的能力。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评价的:“梅里爱利用特技经常是为了使人感到惊奇,它本身成了一个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手段……梅里爱发明的是未来电影的音节,但他应用的却是莫名其妙的咒语而非表达意思的语句 。”
奇观是电影的本质之一。科幻电影兴起的几十年中,猎艳奇观的天性驱使着人们涌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钞票塞入好莱坞的腰包;而好莱坞也看准了科幻电影的敛财天赋,将科幻电影的奇观特性一次次的强化乃至异化。当观众某一天对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观报以鼾声的时候,估计好莱坞视觉系的科幻导演只能将海洛因粉末撒在电影院的空气中,别无它法刺激观众的神经了。
2.与科幻小说
太阳下没有真正新鲜的事物,科幻的想象力也无法超出柏拉图为人们画下的认知洞穴。大师的科幻电影也无非是祖传的老三样不断旧饭新炒。选题集中现象在好莱坞科幻片里尤为明显,导演基本上是在重复作家的创意。很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影片都来源于著名科幻小说,或完全改编自小说原文,或籍由小说的一些著名情节、片段以及理念来获得灵感。
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编的电影就包括:1981年《银翼杀手》、1990年《全面回忆》、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强殖入侵》、《少数派报告》和2003年《记忆裂痕》。著名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经典也大量被搬上银幕,如1966年《奇异潜航》、1999年《变人》、2000年《黄昏》、2004年《我,机器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科幻类电影的选题局限。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几种科幻题材更适合于搬上银幕;另一方面,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选题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和票房号召的符号,更容易引发出人们对影片的期待和热衷。如果某个电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学题材,那么导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头,诸如太空旅行冒险不慎坠入黑洞的边缘云云。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人物刻画和表现的模式化倾向,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数的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而这个超级英雄的大部分名额都被男性所占据,女性只是在其中作为点缀和陪衬。例如《黑客帝国》中的尼奥,《少数派报告》中的乔恩,《我,机器人》中的侦探史普纳……
他们天生就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他们没有深层次的个人行为动机,只是天生而来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们没有复杂的情感斗争,没有令人信服的个人性格……但是,这毫不影响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观众认可度。
不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许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线的模糊,科幻经典之作《太空漫游2001》就充斥着冗长的硬科幻场景描述和细节刻画,人物关系和性格描写几乎为零,其主旨据称在于揭示人类科学发展的核心奥秘,充满了神秘主义思辩和唯心哲学色彩。
当然,好莱坞也在不断丰富人物的菜谱,《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国》的人种拼盘、《星球大战》的ET秀……角色的变化日益新奇。但是,这里人物依旧是场面的佐料,主角依旧是性格简单的英雄……否则,那就是抢戏——抢奇观的戏。
4. 科幻外套与审美俗套
实际上,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大部分只是一个普通剧加上了科学外套。导演们把恐怖片、动作片、灾难片和喜剧片的内容加以科幻的修饰,使之看起来如同科幻片,其本质的叙事结构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续了其他类型的电影。
部科幻电影都有大量的打斗场面,以至于人们往往搞不清楚个别正宗的动作片——如《007》电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还是动作片。实际上科幻片基本上无法剥离其动作元素,二者相区别的特征或许只在于谁为谁服务——到底是科幻元素装点动作电影还是动作噱头服务于科幻电影……说到底,二者其实是无法区分。
还有与灾难片紧密结合的科幻电影,例如《后天》和《天地大冲撞》等等。不曾发生的灾难往往比真实的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冰河时期的突然降临,彗星撞击的不期而至……好莱坞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灾人祸都出奇准确地降临在纽约曼哈顿的附近。
还有科幻加喜剧,科幻加爱情,科幻加侦探等其他模式……只要制片人愿意,科幻配料——加什么锅底都可以。
盘点好莱坞经典的科幻电影,每一部都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你看过哪部?
《黑客帝国》
这部片子也算是我看过的最有内涵的商业科幻片之一了,哲学、神学、无神论都在电影里面都有浓重的表现,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蕴含了启蒙、涅盘、重生的概念,还在电影的配乐中使用印度教的颂歌、理念、虚幻、因果报应和自然存在的多种观点。一千个人看MATRIX,就有一千个黑客帝国。
《阿凡达》
《阿凡达》又名: 天神下凡(港) / 化身 / 异次元战神 / 神之化身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科幻巨作,他用顶尖的CG和3D技术创造了天神下凡似的神作,这个电影是一定要去影院看的,就算没有IMAX,起码也要看个3D的,毕竟现在仍霸占着全球票房第一的宝座,特效一级棒,可以说阿凡达既是一部超级科幻片,又是一场视觉盛宴,够劲爆够刺激。
《阿凡达》又名: 天神下凡(港) / 化身 / 异次元战神 / 神之化身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科幻巨作,他用顶尖的CG和3D技术创造了天神下凡似的神作,这个电影是一定要去影院看的,就算没有IMAX,起码也要看个3D的,毕竟现在仍霸占着全球票房第一的宝座,特效一级棒,可以说阿凡达既是一部超级科幻片,又是一场视觉盛宴,够劲爆够刺激。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以9.2分的评分荣登豆瓣电影TOP250第19位。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这部科幻电影属于“硬科幻”电影类型,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以及相当多的未证明猜想,关于宇宙和人类未来的思考等融合在这部电影中。
最后给电影加上经久不衰的亲情与爱的主题,电影不出意外的获得了一致好评,票房成绩也十分优秀。这部硬科幻电影代表了近几年科幻电影的潮流,那就是一定要结合已知的科学结论和未知的科学猜想来制作科幻电影。
《黑衣人》
在1997年时有一部电影提出,你身边生活的其实不都是货真价实的人类,地外智慧生命早已经潜伏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不少人的宇宙观无疑会因此重写,这新颖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兴趣。
秘诀就是欢乐,就是无厘头,就是“搞”。搞怪,搞笑,搞怀旧,搞满汉全席。信马由缰的想象力才是《黑衣人》的护法利器。
《星球大战》
之所以把这部电影放在最后,是因为有的电影将注定不仅只是电影。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在1977年的问世,创造了一个现代神话。因其前所未有的太空场面,纷繁复杂的星系斗争,它被称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星球大战》三部曲(1977~1983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
求一部电影名就是人控制着机甲和机械外星人打,人控制的机甲就像逆战那些
《黑客帝国》由华纳兄弟公司1999年发行的动作片,该片由安迪·沃卓斯基执导,基努·里维斯、凯瑞-安·莫斯、劳伦斯·菲什伯恩等主演。
图片为第二部
该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的故事。
第一部
在矩阵中生活的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基努·里维斯)发现,看似
黑客帝国 (2张)
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着,尼奥便在网络上调查此事。而在现实中生活的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莫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也一直在矩阵中寻找传说的救世主,就这样在人类反抗组织成员崔妮蒂(凯莉·安·摩丝)的指引下,两人见面了,尼奥也在莫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中,逃离了矩阵,这才了解到,原来他一直活在虚拟世界当中,真正的历史是,在20XX年,人类发明了AI(人工智能),然后机械人叛变,与人类爆发战争,人类节节败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整个天空布满了乌云,以切断机械人的能源(太阳能),谁知机械人又开发出了新的能源---生物能源,就是利用基因工程,人工制造人类,然后把他们接上矩阵,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生存,以获得多余的能量,尼奥就是其中一个。尼奥知道后,也加入了人类反抗组织,在莫菲斯训练下,渐渐成为了一名厉害的“黑客”,并渐渐展露出与其他黑客的不同之处,让莫菲斯也更加肯定他就是救世主,就在这个时候,人类反抗组织出现了叛徒,莫菲斯被捕,尼奥救出了莫菲斯,但在逃跑过程中,被矩阵的“杀毒软件”特工杀死,结果反而让尼奥得到了新的力量,此时真实世界中的崔妮蒂紧依著尼奥和他对话并深深的吻了他,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深情之后尼奥仿佛顿悟一般地复活了!复活后的尼奥对自己“救世主”的身份已无丝毫怀疑,明白到自己可以重写矩阵内程序的能力。他马上入侵了其中一个特工程序——史密斯,令史密斯烟消云散,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他的特工程序吓得落荒而逃。
从此,人类与机械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之后的故事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中继续发展。[1]
第二部
上回说到尼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在中弹“复活”的同时,他也变成了无所不能“救世主”。结尾的“飞升”象征着人类超级英雄的诞生:尼奥将带领锡安基地的人民,打响对机器世界的反击战,并将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这场战斗,还人类以自由之身。他的使命会实现吗?母体会那么甘心被摧毁吗?
实际上,整个《重装上阵》是尼奥探寻自己使命背后真相的过程,他要为自己的行动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在上集打败密探史密斯、救出墨菲斯之后,尼奥随同亲密爱人崔尼蒂和其他战友一起,乘坐Nebuchadnezzar号飞船返回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据点——锡安基地。在那里,他们和其他自由战士们聚集到了一起,其中包括墨菲斯的甜蜜冤家——奈奥比美眉。另外,基地的政治家们也上场了。
就在这时,母体系统决定“先下手为强”,派遣了为数250000的电子乌贼大军,开始进攻锡安基地,微弱的基地防守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如此强大的机甲兵团,看来人类最后的香火也岌岌可危;当然,墨菲斯他们的飞船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料,自然少不了中国那几本名为《左传》和《史记》之类古籍的电子版本,尼奥他们一下便想到了“围魏救赵”的良招,决定再次潜入母体,从内部破坏它,最后达到消灭机甲兵团的目的。同时,尼奥也想再和“先知”谈一谈,以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神圣使命。
可是,“母体取经”的道路注定是凶险多端的:在寻找母体系统内唯一知道系统弱点的“制钥者”的过程中,NEO、墨菲斯和翠尼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敌人的能力升级了,数量更是增多了,尼奥的超能力受到致命的挑战,墨菲斯和翠尼蒂对NEO的信心也受到无情事实的打击。但是在万物之源,尼奥了解到的却是动摇之前所有认知的真相。[2]
第三部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在《黑客帝国》系列电影最后一集中,延续上集《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故事,并揭晓机器与人类的最终命运。
面对如潮的电子乌贼,人类城市危在旦夕,墨菲斯和崔妮蒂等欲与入侵者决一死战。此时,“救世主”尼奥的身体和思想却意外分离,后者再度陷入到“母体”中。墨菲斯和崔妮蒂也不得不回到“母体”和守护天使一起寻找他。
锡安的局势越来越危险,机器的攻击却丝毫没有因为人类的反抗而减弱。此时,被叛徒射瞎双眼的尼奥,依然想通过希望去实现预言。这时,特工史密斯控制了先知,并变得越来越强大,威胁到了整个"母体"的稳定。在返回锡安的途中,飞船遭到电子乌贼的突袭,崔妮蒂死了,重伤的尼奥来到机器城市。
虽然在重重阻碍中,尼奥借由救世主不分世界的超能力成功进入机械城市,但崔妮蒂在此牺牲。尼奥进入机器城市后,与矩阵的造物主(其地位相当于诺斯底主义中的上帝,详见“缓和二元论”处)达成停战协议。
代价是尼奥必须进入矩阵,删除叛逃异变的强大病毒—史密斯。经过一番苦战之后,尼奥败了,被史密斯所感染复制,但是造物主也因此获得了史密斯的代码,从而成功将其清除,在最后一刻救了仅存的人类还有被机器大军破坏殆尽的锡安城,机器世界与真实世界都获得了和平,人类从此可以选择生活在矩阵或现实世界,而造物主也承诺不愿生活在机器世界(母体)的人类将会获得自由。在最后,先知暗示救世主还会回来。
在和机器的谈判中,机器答应为了人类和机器的共同利益,尼奥去消灭史密斯,而机器不再摧毁锡安。人类迎来新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