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诗篇137章8.9节的解经,不明白这两节的经文含义!求主帮助!
- 2、诗篇23篇讲章是什么?
- 3、诗篇23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 4、诗篇119怎样分段去读经更为明白我带领弟兄姐妹读经,由于太长,分段读,能更明白
- 5、诗篇一百一十六篇八至十三节经释
诗篇137章8.9节的解经,不明白这两节的经文含义!求主帮助!
大卫鲍森的讲道中专门提到这句经文,看着相当强烈的诅咒。
如果我的领受不对,求主让你不记得。
7 耶路撒冷 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耶和华啊,求你记念这仇!
8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
9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
诗篇通常是大卫王的作品,你可以查一下这篇有没有出处,大卫很多诗是受感的预言,比较明显的就是预言耶稣的,他们为你的内衣。。。
不管是不是大卫的预言,他是看见若干年后子孙被掳掠到巴比伦的场景,第七句是以东人的幸灾乐祸,他们是以扫的后代,实际上就是跟以色列人很近的亲戚,但每次犹太人倒霉以东人就会这样,有时候还趁火打劫,从其他先知预言里可以看出他们遭的报应是足够的,今天巴勒斯坦人说他们是以东人的后代,其实他们很多还在过着难民营的生活,跟以色列是没法比。
第八、九句出现在圣经里是很强烈的诅咒,这么强烈的原因也归咎于巴比伦人的非常的残暴,当时以色列被菲利士人,叙利亚人攻打的时候已经很可怜了,结果当一个先知看见神的责罚最后是借着巴比伦人就完全傻眼了,巴比伦人有一种刑罚就是地上支上向上尖的木桩,然后就把人丢上去了,你看以赛亚的预言,他们一点不怜悯小孩,强暴妇女等等的,你可以从日本南京大屠杀的一些片段中得到这种情绪,巴比伦估计比蒙古人还有狠毒,后边这些先知大部分都在大卫王以后的年代,如果大卫看见这样的场景看见自己的子孙这样的遭遇,发这样的诅咒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什么人报复巴比伦人,就算同样的方法,那人就得祝福,如果我没记错巴比伦以后是马代波斯,他们就算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巴比伦人,他们却得祝福,巴比伦人却要得到跟犹太人一样的结局,犹太人的很多婴儿就是这样被扔木桩钉死的,大卫诅咒巴比伦人他们的婴儿被摔在石头上死了,然后做这事的人却得祝福。。。犹太人回归 的时候那个国王就是很仁慈的一位君主,这个祝福对他再好不过。
其实这里可想而知犹太人败坏以后拜偶像的结局有多悲惨。。。但那个为此傻眼的先知看到更远的场景,为此颂赞神的救恩,后边的预言都是指向耶稣到来的救恩,而且犹太人被掳回归以后,的确再没有拜偶像的问题。
巴比伦人的结局可以从其他先知书上看见,他所在的地方变为荒场,无人居住,牧羊人都不敢去那里,就像闹鬼一样,只有野兽出没那里,萨达姆还梦想恢复历史上他认为的伟大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结果他还没展开这个计划自己就被挂起来了。。。
也许我说得太复杂,简单的逻辑就是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王)这么对待犹太人,你要遭遇同犹太人一样的报应,报应你的人却得到大卫的祝福,就算那些人跟巴比伦人一样凶狠地对待婴儿,那人也受祝福,这里就暗示了犹太人受的刑罚就是有这样残酷,以色列家几十个人到里了埃及,出来的时候400年有200万人,我测算过人口真可以这么飞涨,然后又在迦南呆了几百年还是上千年,人口会很多的,但那200万人,合格的成年人只有两个,因为他们相信神,信靠神,而后被掳前没有拜偶像的只有七千人,可以想象结局何等凄惨,作为基督徒,其实心里是很难受的,这个就是神当年的心情,救恩是出于犹太人的,所以基督徒在神的心意里面,会真的把犹太人当成自己的兄弟亲戚,知道他们受的这些苦,的确是自己的问题,但这么大的牺牲,却把救恩带给了世上的万族,所以要祝福他们,就是阿拉伯人也祝福他们,他们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巴勒斯坦人也祝福他们,他们是以扫的后裔(更新一下,最新了解的他们还是阿拉伯人)。。。。。。
至于马代波斯帝国是否这么凶狠地对待巴比伦,其实不重要了,圣经很多时候都避免暴露这些赤裸的恶,就像创世纪大洪水年代的描述:“人终日所想,仅都是恶。”
诗篇23篇讲章是什么?
第二十三篇 牧者耶和华
本诗篇是诗篇里最美丽一首诗,也是古今中外圣徒所最爱的一篇,除主祷文外,这是千万信徒读得最多的一段圣经。有人因其小而美丽,故称其为诗篇之珠,又称为诗中之诗,它不知帮助了多少信徒,它简单而鲜明的信息,直接而深深地打动人的肺腑心肠,实在没有一篇诗, 有这种相同的力量,它使软弱的得着刚强,使困苦的得其所哉安慰,使创伤的得医治,落在失望与丧胆的重括信心,再次生发活泼的盼望,在沉渊幽谷里的得着曙光。
相信本诗篇是大卫在他自己的王宫里,由童年想到晚年,从牧羊的生活开始,中间经历各种人生风波,虽然,现在已经老迈好像夕阳西沉,但他思想当年,展望将来,期间一切莫不是耶和华的看顾与领导,现在虽然住在此王宫,但他不以今生的福乐为足,他所思想的是神的殿,天的家。
全篇是这位饱经沧桑的大卫,人生写照。青草地与溪水边可代表童年时间,死荫的幽谷可代表中年时期,坐席与住在耶和华的殿可代表他晚年的心情与愿望。
牧者耶和华
大卫的一生,体验了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不仅有宗教知识,更有宗教经验,也只有这样,才显出信仰意义与世隔绝价值。今天你以谁为牧者。是金钱还是地位亦或学问等.
一、耶和华的供应。 1-2
在犹太民族史里,列祖和先知们非常喜欢将神喻为善牧,对比中第一个称神为牧者的是雅各(创48:15-16)其它如以赛亚(赛40:11 结34:11-16 何4:16 弥7:14 亚9:16)犹太人后来也把牧人的图像应用在君王身上,(撒下5:2 7:7 耶3:15 1:21 结34:33 弥5:4)在新约中,主耶稣也曾把自己喻为了 好牧人,(约10:11-15)可14:27 路15:4-7。 诗人在此用了犹太民族所熟习的图像,描绘神为一位善良的牧者,而他自己就是羊群里的一只小羊。
这里的羊是家禽,并非野兽,而牧人要悉心照顾和保护羊群,他要提供羊群所需的一切食物,水源和安息所,他也是羊群旅途的向导和忠实的伴侣,牧人与羊朝夕相处,不分暑夏寒冬,日晒夜露,风吹雨淋,只要有关牧人在羊群就无忧无虑,安全生活,羊若没有牧人,不但难以生存,而且连性命也难保了,大卫所说的耶和华,就是这样的一位牧者。
(一)使我不至缺乏 诗34:9
人生有三样最大的害怕。
1 害怕缺乏:无论衣食,金钱,职业,友爱,智慧,健康。
2 害怕死亡
3 害怕攻击
这里告诉我们,有耶和华牧者在,我们断不至于因为他是万有的主宰,神怎样供应旷野中选民四十年需要,也必供应我们一生的需要
(二)使我躺卧草地。 2上
羊需要草,信徒需要灵粮。
(三)使我安歇水边。 2下
羊是反臼动物,所以它不单要草,还要有躺卧休息之地,青草地,溪水边是代表无忧无虑,平安快乐的生活。照样,人的需要也是两方面的,不仅是物质方面,更也是心灵方面,也只有主才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需要 。太11:28-29
二、耶和华的引导 3-4
(一)使我苏醒。 3
在这种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事物使我们灵魂沉睡,麻木,如:金钱,情欲,罪恶,成见,妒嫉,自欺等,而神却能够使我们灵魂苏醒。
人生好像战争,(提前6:12)所以我们 要穿戴全副军装时常儆醒,由此可见,灵魂苏醒真的很重要,那神通常用什么来苏醒我们的灵魂呢?
1、 神的话
2、 苦难
3、 圣灵
4、 劝勉
(二)引我走路 3下 赛30:20
“义路”本意是指正确的路,牧人羊群的向导,这样羊群既不会饥饿干渴,亦不会担心前方陷井与猛兽。
“为自己的名”神为他自己的名与荣耀,要负责引导我们,他绝不能会撇下我们为孤儿。
软弱时,主刚强我们
灰心时,主安慰我们
退后时,主复兴我们
灵性有病,主赦免我们。他实在一天天引导我们走义路。
(三)与我同在 4上
这里让我们看见人生的阴暗,人生不仅是躺卧享受,人生还有生老病死,狂风暴雨,这一点,大卫深有体会,但我们却务须惧怕,只为有神同在。
“死阴的幽谷”这是当时犹太地的一个死谷,这是一个很窄的山谷,两面有上百米的高山,谷中整年没有阳光,所以黑荫寒气逼人,牧羊人带羊走过这一片谷时,羊群都很害怕,而此时,牧羊人的作用就更能显明出来。
这里的死荫幽谷指人生一些逆境的历程,赛49:15
诗歌说的好.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人生最大福乐,就是说主与我同在。主与我同在,使我化险为夷,使我笑看风浪,使我行事顺利。
(四)给我安慰 4
1、用仗安慰
仗:金属的小短棒,目的是驱散和击打野兽。
2、用竿安慰
竿:一条长木棍,除了行走山路外,更是用来把走散的小羊带回羊群
仗——保护
竿——引导
对于羊群来说,它们是安全和保障的象征
三、耶和华的款待 5-6
(一)敌人面前摆筵席 5上
大卫一生中,经历各种争战,一种是看得见的,既受扫罗的追杀,他靠着神得胜了,另一种是看不见,大卫失败了,但神却接纳赦免了悔改的大卫,以华冠代替他对的灰尘,以喜乐油代替他的悲哀。
当然,还有一重要问题是当神为你在敌前摆筵席的时候,你是否有充足的信心,依靠神。
(二)膏油膏头福满溢。 5下
“油”是膏立君王或祭司之用,在这里引喻为喜悦欢乐之意,在中东,用油膏客人也是他们的习俗之一,这里让我们看到神这位主人的盛情,他不断的为客人增添饮料,直到满期溢,说明了神的保护和充足的供应。
(三)一生一世蒙福份 6
诗人因为深深经历到神的看顾,保护,供应,和引导,在此把内心的声音,公开的向众人宣示,这是愿望,也是誓言,他相信过往神怎样以慈爱款待属他的人,将来也必如此。
(四)住主殿中到永远 6下
诗人誓言要永远住神殿中,表明他对神的信靠,他愿以敬畏神为人生之准则,诗84:10这是诗人的宣告,“殿”原文为“家”这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们永远的家乡,和归宿,所以有人说,这两节经文是含有两方面意义的,一方面是今世的侍奉,另一方面是否对将来的盼望。
本篇诗篇用字精简,却含有极其丰富而意境深奥的属灵信息,综言之,起初是讲到物质方面,以后转到灵性方面,起初讲到外面的满足,以后讲到里面心主为足的经历,开始论蒙恩之初,一帆风顺,不久应有惊涛骇浪,后来得胜有余首两节是论信徒今生的经历,次论信徒临终的把握,后论信徒来世的福乐。
我们在总结一下,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们就
1、 不乏足食
2、 不乏安息
3、 不乏引导
4、 不乏伴侣
5、 不乏保护
6、 不乏安慰
7、 不乏拯救
8、 不乏享受
9、 不乏光荣
10、 不乏福乐
11、 不乏恩慈
12、 不乏归宿
诗篇23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诗篇23篇是诗人灵性生命的真实反映,是他内在生命的美好流露。不是讲外面的一种意境。因为大卫是个注重祷告和赞美的人,在不断地祷告中所得到的一种现实的看见。也是他对主一种完全的信靠。一个人如果不祷告,就不可能认识到耶和华是他的牧者。
即使天天在主的恩典里浸泡着,也不知道知恩感恩和知恩报恩。也只有大卫讲出了主的恩典的长、阔、高、深。这只有一个完全依靠神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内在生命的流露。
扩展资料
作者如何写成
《诗篇》严格来说是由大卫、摩西、亚萨和其他不知名的人等因着神的默示受圣灵的感动而写的。这部诗集的最后形式可能是由以斯拉,尼希米,或稍后于他们的文士确定下来的。关于以斯拉的编辑工作。最早告诉我们诗篇来历的,是其中三分之二诗作篇首的题记。
在希伯来原文中,这些题记是正文的一部分,虽然这些题记在七十士译本以前就有,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它们是《诗篇》结集以后加上去的,从而怀疑它们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些学者的理由是:
1、这些题记的来历不明;
2、内容有时含糊不清;
3、题记的说法或言下之意似乎与某些诗篇的内容和风格难以协调。
题记的可靠性
而较为保守的《诗篇》学者则相信这些题记的可靠性。其理由是:
1、这些题记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初,因为它们在七十士译本中就有(事实上它们的来历大大早于七十士译本,因为七十士译本的译者不明白其中的许多词语);
2、它们一直作为希伯来文本的一部分流传至今;
3、古代的希伯来诗歌均附有题记;
4、题记为更充分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信息提供了有用的背景知识。本注释赞成这种看法。
有八个人的姓名出现在题记中作为《诗篇》的写作人,供稿人,编辑者,音乐家和其他有关编辑,写作和颂唱人员。他们的名字是:大卫、亚萨、可拉、摩西、希幔、以探、所罗门和耶杜顿。
这些人中最主要的是大卫。虽然现代有些学者否认大卫是《诗篇》的主要作者和供稿人,仍有许多理由可以证实传统的看法。大卫本身就是诗人和音乐家(撒上16:15-23;撒下23:1;摩6:5)。
他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广阔的胸怀(撒下1:19-27;撒下3:33,34),大有信心,充满激情,所以他热心事奉耶和华。在他英明而仁慈的领导下,音乐在以色列繁荣起来。攻占了敌人的堡垒耶布斯,把约柜运上锡安山后,公共礼拜的重要性增加了,从而促进了圣典所用赞美诗和音乐的创作。
大卫对大自然的熟悉,对律法的了解,在逆境,悲伤和试探中所获取的教训,多年与上帝的亲近,作以色列国王丰富多彩的生活,上帝向他保证将在他的宝座上兴起一位永远的王──这一切的经历使这位耶西的儿子,牧羊人出身的国王能唱出人类心灵在渴求上帝时最甜美和最忧伤的诗歌。
此外,《诗篇》中到处提到或引用大卫的生活,表现大卫的人格和技艺。《诗篇》中有许多与大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有些内容在撒下22章和代上16:1-36中引用。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大卫的作者身份。
《新约》在太22:43-45;可12:36,37;路20:42-44;徒2:25;徒4:25;罗4:6-8;罗11:9-10;来4:7中提到了大卫的名字,更证明上述主张的正确性。怀爱伦的著作也提供了充分的证词(见《先祖与先知》642-754页;《教育论》164,165页)。
《诗篇》中有73篇附有题记“大卫的诗”。第一卷中有37篇,第二卷中有18篇,第三卷中1篇,第四卷中2篇,第五卷中15篇。这73篇一般称为大卫诗集。不过,单凭“大卫的诗”还不足以证明大卫是作者。根据希伯来原文,这可以指大卫所写的诗,也可以指大卫所收集的诗。
但是同其他的证据结合起来看,至少可以证明其中有许多是大卫所写的。关于原文中介词“le”(的)与专有名词连用的问题,巴恩斯说:“这样的说法虽然不能表明乃至于证实所有这些诗都是大卫所写,但可以说明作者之中最杰出的就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大卫王。”
有12篇诗写着题记“亚萨的诗”(诗50:73-83)。象“大卫的诗”一样,“亚萨的诗”也不能证明是亚萨所写。其中有几首很明显是大卫所写(见诗73,77,80篇序言)。亚萨是利未人,大卫圣诗班的负责人之一。
象大卫一样,亚萨是一位先知和音乐家(见代上6:39;代下29:30;尼12:46)。在返回耶路撒冷的被掳者名单中,亚萨的后裔是唯一提到的歌手(拉2:41)。
有11篇诗的题记写着“可拉后裔的诗”(诗42,44-49,84,85,87,88篇)。可拉因为反对摩西的权威而受到处罚,他的后裔却没有受到株连。他们在圣殿的崇拜中担任领袖(见代上6:22;代上9:19)。
有一首“可拉后裔的诗”又注明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训诲诗”。希幔是约珥的儿子,撒母耳的孙子,利未支派的哥辖族人,是圣殿音乐的负责人之一(代上6:33;代上15:17;代上16:41,42)。
有3篇诗的题记上有耶杜顿的名字(诗39,62和77篇)。他是圣殿唱诗班的负责人。不过题记中还有其他人的名字。这三首诗可能不是耶杜顿所写,而是由他作曲配词的。
有一首诗注明是“以斯拉人以探的训诲诗”(见王上4:31;诗89篇)。
有两首诗注明是“所罗门的诗”(诗72,127篇)。
有一首诗注明是“摩西的祈祷”(诗90篇)。
诗篇中有三分之一没有题记,不知为何人所写。据推测,写这些诗的可能是旧约圣经中其他有名的人物,如以斯拉,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哈该等。
诗篇119怎样分段去读经更为明白我带领弟兄姐妹读经,由于太长,分段读,能更明白
诗119篇 这是最长的诗篇,也是圣经中最长的一章。它可能是以斯拉在圣殿重建之后写的,使我们不断默想神的话语之美,以及帮助我们如何出污泥而不染,并在信心中成长。第119篇分为22个布局严谨的部分,每一部分均以顺序的希伯来字 母开始,该部分每一节又都用同一个字母起首。几乎每节都提到了神的话。这样的重复结构在希伯来文化中很常见。当时的以色列百姓不像我们,他们没有自己的圣 经,故藉此记颂神的话语,口传下去。这首诗的结构使人容易记忆。请记住,神的话语--圣经是我们过纯洁生活的惟一绝对引导。
119:9节 我们快要淹没在不洁净的海洋之中,到处都在引诱我们过不洁净的生活。诗人提的问题也使我们感到困惑﹕我们如何能在这污秽的环境中过洁净的生 活?靠自己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有个能够提点我们的智囊,并有比我们周围的诱惑力更强大的力量。我们在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智慧和力量呢?通过读圣经和照 着上面说的去做就可以。
119:11节 将神的话语藏在心中就是在制止罪恶。这是激励我们去背诵圣经的经句。但光靠背诵经文是不能使我们不犯罪的,我们必须让神的话语活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使它成为我们行为的重要指南。
119:12-24节 我们许多人都讨厌规则,认为它们太严厉了,限制我们做想要做的事情。乍一听,这位诗人挺奇怪,竟然说"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 切的财物"。但神的律法是要释放我们,并且让我们做神要我们做的事。它们阻止我们做那些会毁坏我们的事情,并保守我们得到最好的东西。神的引导帮助我们遵 循神的道路,避免走向毁灭。
119:19节 诗人说他是个"在地上寄居的",所以需要引导。长途旅行很需要一张地图和一位向导。当我们走过人生旅程的时候,圣经就应成为我们的指路地 图,指出哪里是安全的路线、要避免的障碍和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地上的旅行者,需要学习神的地图来认路。如果我们忽视了地图的话,我们 将在人生中迷失方向。
119:27-28节 我们的生活被众多讲规则的书搅得毫无头绪,而那些作者从未帮助过我们遵守这些规则。但神不是这样,这就是圣经的独特之处。神不仅为 我们提供了规则和指南,而且每天亲自同我们在一起,给我们力量来按照神的规则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神,并回应神的引导。
119:36节 在今天的世界里,人们大多数的时间是花在贪求经济收益上。金钱代表着权力、影响力和成功。对于许多人来说,金钱就是神。他们不想其他的 了。不错,金钱是可以买到些舒适。但比财富更宝贵的是认识神,因为那不是属世的而是属天的财富(参路12:33)。我们不管自己的经济情况如何,都要做神 让我们做的一切。就让这位诗人的祷告成为我们自己的祷告,求神把我们的心从多多赚钱转向神的法度;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119:44-46节 诗人谈到了要守律法,但有行为选择的自由。这与我们通常所期望的相反。顺服神的律法并不是限制我们,而是将我们释放以成为合神要求 的人。寻求神的救赎和赦免常常能把我们从罪恶和由此引起的负罪感中释放出来。遵循神的生活方式,就是让神来实现他在我们生活上的计划。
119:97-104节 神的话语使我们聪明起来,比我们的敌人和一切忽视它的教师都要聪明。真正的智慧超过了知识;它在生命转化的方面是非常实用的。智商高和有经验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智慧是来自神给我们的教导。
119:105节 夜间在丛林中行走,我们需要的是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树根绊倒或掉进坑里。我们的一生,也会通过罪恶的黑森林,圣经就是我们前面引路的亮光,它将暗中的树根和坑洼显示出来。学习圣经可以帮我们清楚地看见道路,使我们的脚踏在正确的路上。
119:113节 三心二意的人是不能在善恶之间作出决定的。在顺服神的问题上,没有中间的路可选。我们必须立场鲜明,要么顺服神,要么不顺服,要么做神要我们做的事,要么不做。我们应当选择顺服神,同诗人一起说﹕"我喜爱你的律法。"
119:125节 诗人向神求领悟。当我们将经文应用在日常工作中的时候,信心就活出来了。我们需要领悟才能明白,所以我们需要把经文应用到我们需要的地 方去。圣经就像药似的,将它用到受感染的地方它就起作用。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要留意那些能运用在实际中的教训、命令和例子。
119:160节 信实是神性格的一方面。它将完美的真理彰显了出来.神是不会说谎的,他是真实而可靠的指南和帮助(参约17:14-17).圣经是完全真实和可靠的。
119:165节 现代社会的人渴望有心灵上的宁静。这里给出了如何得到宁静的明确指令﹕我们如果爱神并顺服神的律法,就有"极大的平安"。要相信惟有神能凌驾于日常生活的压力之上,并给予我们安全的保证。
诗篇一百一十六篇八至十三节经释
【诗一百十六8】「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泪,救我的脚免了跌倒;」
〔吕振中译〕「因为你救拔了我的性命、不致死亡,我的眼不致流泪,我的脚不被推倒;」
【诗一百十六9】「我要在耶和华面前行活人之路。」
〔吕振中译〕「我在永恒主面前出入于活人之地。」
〔暂编注解〕诗人获神拯救,脱离了“死荫之地”(伯十21),能在“活人之地”(二十七13注)赞美神。
诗人立志毕生按照耶和华的命令行事为人。
就是与神和谐一致。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见摩3:3)?。
【诗一百十六10】「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受了极大的困苦。”」
〔吕振中译〕「我虽说过:『我受了极大苦难』,我仍继续相信;」
〔暂编注解〕本节的意思是说:“我保持住我对神的信心,所以我现在能承认,我受的苦痛极大”。
我因信。或“我信靠”。
所以。或“当……时候”。诗人怀着强烈的信心祈求拯救。
10-11 可意译作「我虽受了极大的困苦,仍保持我对神的信心;虽然我在惊恐中说过「人都是说谎的」,但我仍然相信神」。
【诗一百十六11】「我曾急促地说:“人都是说谎的!”」
〔吕振中译〕「我,我着急慌张时,倒也说过:『人人都虚谎』。」
〔暂编注解〕本节是说,诗人在极痛苦的紧急时刻(“急促”)认识到别人虽夸口,却帮助不了他,徒然令他失望(“说谎”)。只有神才是他真正的拯救。
人在巨大的痛苦中往往对同胞作出草率的判断,然后又深感内疚。虽然人可能显得虚谎,经常靠不住,但实际上并不像初看上去那样没有希望。
【诗一百十六12】「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
〔吕振中译〕「我拿甚么来报答永恒主向我施的一切厚恩呢?」
〔暂编注解〕当我们被原先指望求助的人所抛弃时,就学会了欣赏上天的帮助和恩赐。诗人想用最好的语言来表达对神所赐一切恩典的感激。
12-19 结语:诗人要在众民面前称扬耶和华,向他还愿。
【诗一百十六13】「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
〔吕振中译〕「我要举起救恩之杯,称扬永恒主的名;」
〔暂编注解〕“救恩的杯”:献感恩祭感谢神的拯救时所献上的酒(利七11~21;参民二十八7)。
“我要举起救恩的杯”。也许暗指为答谢拯救之恩而献上的奠祭。参看利未记二十三章10至14节的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