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少年骇客最强的人物是谁
- 2、世界上的知名黑客有哪些?
- 3、什么是黑客?
- 4、KOKO军曹里有什么人
- 5、世界上最黑的黑客是谁呢?
- 6、历史上最牛的骇客是谁?怎么牛?
少年骇客最强的人物是谁
有限公司您看这些都是刚走出青春期即被逮捕的黑客。他们中有些人,这些人是为了赚钱,而另一些只是为了好玩。
1,凯文·米特尼克
米特尼克也许就是黑客的代名词。正义的美系曾这样评价他:“美国的历史上的头号通缉犯。”他的丰功伟绩被拍成两部好莱坞电影:卷布和自由停工期。
米特尼克打破了洛杉矶公交卡系统作为开始,当时他还只是搭顺风车。然后和苹果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还试图盗用电话线路。 Mitnick第一次被判有罪,因为入侵数字设备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并窃取软件。
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里,米特尼克就开始了疯狂的黑客活动。他开始入侵你的电脑,破坏电话网络,窃取公司机密,并最终闯入了美国国防部的内部网络。当他渗透到一样的电脑专家和黑客的下村勉的电脑,他的秋天开始了。
米特尼克现在的社会活动家。经过长达五年零八个月的社区服务,他现在是一个计算机安全顾问。
2阿德里安·拉莫
落漠这么多的组织头疼,他通过微软和纽约时报已经渗透。落漠会使用计算机网络,网吧,金考和库来完成他漂亮的动作,让他赢得了一个标题 - “无家可归的黑客”拉莫经常发现安全漏洞,并利用它们。他经常提醒这些漏洞的公司。
拉莫入侵了雅虎,花旗银行,美洲和Cingular的银行。当然,白帽子黑客做,这是因为那些谁雇用他们,不过是落寞的罪行。
落漠闯进了纽约时报在内部网络中,他领导的反计算机犯罪专家的眼球。因为他的罪,他需要钱来偿还60005美元。另外,他被判处在家监禁六个月,二年试用。 2007年,当时的一句结束,拉莫现在是一个知名的公众演讲者和屡获殊荣的记者。
3乔纳森·詹姆斯
在16岁的时候,詹姆斯作为第一个因为黑客被送进监狱的未成年人,并获得了极大的恶名。他后来承认,他只是为了好玩。
詹姆斯通过高度机密的组织,包括国防威胁降低局打破。有了这个,他就可以看到用户名,密码以及高度机密的信息。
詹姆斯在名单上,他也闯入了美国宇航局的电脑,窃取了超过17万美元的软件。正义的美系引述他的话说:“詹姆斯偷走了软件维护国际空间站的物理环境,包括控制湿度和孤独”当他的入侵被发现后,美国宇航局不得不关闭整个计算机网络,并因此花费了纳税人41000美元。詹姆斯现在准备成立一个计算机安全公司。
4罗伯特·塔潘·莫里斯
莫里斯是一位前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科学家Rort莫里斯的儿子。罗伯特·莫里斯撰写了著名的蠕虫。此病毒是第一病毒通过网络传播。因为他的行为,他成为了第一个1986的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起诉的人。
莫里斯,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或当你开始编写一个蠕虫病毒,他随后宣布,他只是想利用这种病毒来看看有多少互联网到底。但是,该蠕虫一度失控,不断自我复制,很多电脑因此被关闭。有专家称,一共有六千台电脑被毁。莫里斯被判处400小时的社区服务和罚款10,000元。
莫里斯现在是一个专家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他擅长于计算机网络系统。
5,凯文·波尔森
往往被认为是黑暗但丁,波尔森入侵洛杉矶KIIS-FM电话线,并获得了国家的重视。他的这些举动为他赢得了一辆保时捷。
当他入侵了FBI的数据库和使用联邦电脑,窃取敏感信息,他被盯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 Poulsen的专长是入侵电话线路。他被判处五年徒刑。
当他在监狱里,波尔森记者工作,并晋升为Wired杂志的资深编辑。使用MySpace的档案,以确定744违法犯罪工作是他最流行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他的个性。
世界上的知名黑客有哪些?
保罗艾伦
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对于众多普通人来说:有钱的烦恼再多,似乎也比没钱的烦恼好。比如比尔·盖茨,尽管官司缠身、时不时要破财免灾、常常被对手和媒体指为“垄断”和“霸权”,但想想他的466亿美元身价,这点烦恼算得了什么。
但如果又有花不完的钱,又没有盖茨式的烦恼,岂不是更好!但天下有这等好事吗?
也许比尔·盖茨的前搭档保罗·艾伦应该是这样的幸运儿。
6月21日,民间航天工程“太空船一号”成功飞行,资助者保罗·艾伦又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他在谈论这次非凡的太空之旅时说:“‘太空船一号’是人类实现太空之旅的明证,同时它也表明,私人也就是非政府机构将在该领域的探索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自从1983年因病离开微软后,媒体对艾伦的定义是,“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随心所欲的失败的投资者”、“最差经理人”等,似乎他只是因为早年幸运地与盖茨共创了微软,才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2004年,艾伦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列第五,资产达210亿美元),而他在微软之后的商业活动基本上是失败的。
但保罗·艾伦绝对不会同意这种评价,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他非常乐意享受目前的成功,这是一种用不同的成功标准所衡量的与众不同的成功投资,他对这种现状很满意,他从事着非同寻常的或高风险的投资,而不用顾及季度收入或股东回报。也许作家斯格特·菲茨杰拉尔德的话非常正确:“让我告诉你非常富有的人是什么样,他们与你我不同。”保罗·艾伦就是这样,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管理规则,也有着不同的成功标准。他也非常真诚,不愿意把自己当成游手好闲的富人。他说:“美好的生活就是创造,无论是做音乐,编写程序,还是组合投资。”
美国《连线》杂志称:不善交际,但不是傲慢,这是理解艾伦处事方式的关键。由于他不善交际,因此媒体会得出关于他的简单定义,其实,艾伦是一个多层面的人,至少可以把他定义为:具有远见的人、热爱音乐的人、热爱运动的人、热爱航天的人、热爱家庭的人、与病魔抗争的人。另外,提到艾伦,人们总是称他为“投资家和慈善家”。总之,艾伦是一个特立独行、随心所欲的亿万富翁,他把源源不断的钱财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似乎对失败一点都不在意。
具有远见的人
如果没有抓住创立微软的机遇,艾伦可能只会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或一家软件公司的雇员。艾伦非常谦逊,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远见,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具备远见卓识,虽然他在高中时就具有创业家的气质。
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地出现在微电脑时代的开创阶段”。早在10年前,他就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经常赶上两波这样的潮流。”
当然,最能证明他远见的是微软的创立,任何为微软立传的人都不能回避那段历史:1974年12月,艾伦看到新出的《大众电子》上关于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的报道,他拿着杂志去找同校的盖茨,说服他一同创业,这才有了微软。人们也不应忘记盖茨的回忆:“保罗看见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将遗憾终生。”
随心所欲的投资人
离开微软后,艾伦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有线电视以及数字电器等市场频频出手,投入巨资,被吹捧为高科技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媒体形容他投资和兼并公司就像19世纪的大亨购买农庄、家畜、铁路和肉类加工厂一样。但这些投资很少有成功的,2003年《商业周刊》甚至将他列为最差经理人。
艾伦集团的高级经理比尔·萨沃里曾说,有一种“艾伦效应”,即一旦艾伦投资某个领域,就因为艾伦投资了,这个领域就会变得很有价值。现在又有另一种“艾伦效应”:远远不能盈利,他的公司几乎不需要开发出适应市场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公司的员工反映,在公司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但他们也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些公司更像基金会,而不是竞争性的公司。
热爱音乐的人
与艾伦接触,人们都会意识到艾伦的确没有傲慢的企业家气质。在伟大的艺术面前,他会很谦恭,如谈到摇滚歌手杰米.亨得里克斯时,他说:“听杰米的音乐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为此,他为亨得里克斯建立了一座博物馆。他说:“从严格意义上讲,我是一个业余音乐家,这里有些自学成才的人具有难以置信的天赋。”
他还说过:“我十分热爱编程,但是这无法与音乐相比。”他经常与著名音乐人共同演奏吉他,有时还会唱他自己写的歌《时间炸弹》:“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错的,但我的心气仍然高昂。”
热爱运动的人
他自己的家中有一个标准的篮球馆,有时还向员工开放。他先后投资了西雅图海鹰橄榄球队、NBA的波特兰拓荒者队,但这两项投资似乎也是失败的:队伍战绩糟糕,丑闻不断。
热爱科学的人
艾伦对科技的投资不止限于“太空船一号”,他从小就喜爱科幻小说,在他资助的项目中,科技占了很大比重,他曾捐资建立西雅图科幻博物馆及名人堂,博物馆里藏有各种科幻艺术作品,此外还捐资1350万美元用于寻找外星生命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热爱家庭的人
艾伦的妹妹朱迪·艾伦·巴顿负责管理他的基金会,她还是艾伦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及亨得里克斯博物馆的执行总裁,他的母亲住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中,艾伦以已故父亲的名义向这座图书馆捐赠了1000万美元。
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生于1955年。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波兰的一所大学中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开发的苹果II具有4K内存,用户使用他们的电视机作为显示器,这就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
乔布斯后来说:“我很幸运,当计算机还是个年轻产业的时候,我进入了这个领域。当时拥有计算机学位的人不多,从业人员都是从物理、音乐、动物学等领域半途出家的优秀人才。他们对此有浓厚兴趣,没有谁是为了钱进了计算机这个行业的。” 1980年11月,苹果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金,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一夜之间变为百万富翁。1986年乔布斯买下了数字动画公司Pixar。这间公司如今已成为畅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危机》的制作厂商,它是乔布斯事业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
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佣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此时苹果经历了高层领导的不断更迭和经营不善之后,其营运情况每况愈下,财务收入开始萎缩。 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他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终于在98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一亿零九百万美元的利润,让“苹果”重新“红”了起来。目前苹果最热门的产品是最近上市的iMac。这个 All-In-One多媒体电脑机身湛蓝透明,据苹果公司统计, iMac订单已高达15万份。
乔布斯形容说:“当我重返苹果公司时,情况远比我想象的糟糕。苹果的职员被认为是一群失败者,他们几乎将放弃所有的努力。在头六个月里,我也经常想到认输。在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这么疲倦过,我晚上十点钟回到家里,径直上床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六点,然后起床、冲澡、上班。妻子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再怎么赞扬她也不过分。”
乔布斯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没有特色的业务。他告诉他的同僚,不必保证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只要大多数的决定正确即可。因此不必害怕。有许多难以做出的决定,像砍掉无特色的业务,在今天看来十分明智,但当初做决定时却令人提心吊胆。
乔布斯有着火爆的管理风格,很多苹果职员多半不敢和他同乘电梯,唯恐电梯未坐完即被炒鱿鱼。但年届中年的他现在的性情已圆融了许多。他说:“我告诉你一个能够改变你看问题的方法的例子。一旦你有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应该有人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他们,这听起来并不深奥,但是许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所以现在对我而言,解雇苹果公司的员工要比以前痛苦得多,但我没有办法,这是我的工作。我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回到家中告诉妻子儿女自己被雇的情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情用事过。”家庭美满或许是乔布斯事业成功的另一个原因。
乔布斯过去花许多时间寻找能够产生新产品的技术,但是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他说有时在临睡前,会冒出一些平时想不到的点子。他在因特网的六个新闻站点上登记注册,每天能收到大约300份电子邮件,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在里面大谈他们的新构想。
经历了多年的工作以后,乔布斯说:“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到遗憾,但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那些你没去做的事。如果我早点明白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些,但这又怎么样呢?关键是要把握好现在。生命是短暂的,不久以后我们都将走到尽头,这就是现实。”
现在苹果公司的经营目标是成为计算机行业的“索尼”。苹果公司是唯一既搞硬件又搞软件,生产全套产品的个人电脑公司。这就意味着苹果公司能够推出更容易使用的系统,这是公司争取消费者的可靠资本。乔布斯表示技术不是最困难的,困难的是如何确定产品和目标消费者。除了电子、技术和生产能力外,你还必须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专家认为,虽然苹果的盈余与过去相比大有改善,但面对类似微软和康柏等强劲的竞争对手苹果仍需步步为营才不致再遭失败。
始终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以极大的热忱贯彻“在一般人与高深的计算机之间搭起桥梁”的初衷,正是乔布斯最厉害的武器。不论是在苹果以艺术创造科技,或是在Pixar以科技创造艺术,乔布斯都孜孜不倦地设法使他的梦想变成现实:用计算机作工具,协助填补科技与艺术之间的鸿沟。
姓名 史蒂夫·乔布斯
英文名 Steve Jobs
出生年月 1955
学历 大学肄业
所创公司 苹果电脑公司
现任职务 苹果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
米切尔·卡普尔
Mitch Kapor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1日
出生国家、地点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教育背景1971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Beacon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80年,获MIT斯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职业背景1999年-2001年,著名风险投资公司Accel的合伙人1994年-1996年MIT媒体实验室任教1992年-至今卡普尔企业公司总裁1990年-1995,创办电子边疆基金会(FFF),并担任主席1986年-1987年,1994年-至今MIT助理/访问教授1987年-1990年任On公司CEO1982年-1986年创办Lotus公司,并担任CEO个人博客网站blogs.osafoundation.org/mitch/电子邮件(网址)Mitch@kapor.com联系地址Kapor Enterprises, Inc. 177 Post St., Suite 900San Francisco, CA 94108+1 415 392-0963如果你在卡普尔大学刚毕业时认识他,你肯定不会想到,这家伙以后会成为计算机软件业最成功的改革者之一。”
1951年,卡普尔生于长岛。卡普尔十分符合那个年代的的典型形象:无所顾虑又无忧无虑。从小爱好迪斯科和摇滚乐。并且多年来爱上LSD及其他非法毒品。在耶鲁大学,他专修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学科,尤其是控制论,也开始对计算机萌生兴趣。1971年毕业后,工作漂泊不定。从电台的音乐主持人到滑稽演员都一一经历过。游荡4年后,他总觉得自己还缺点什么,于是25岁的卡普尔奔赴瑞士,参加一种"超觉静坐"培训。课程包括每天14小时的静坐冥思,以及学会能让人浮到空中的能力(特异功能)。当然,最终没能修炼成功。回到美国,卡普尔又花了数年时间来搞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人。1978年,他在Beacon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时还在一家精神病机构工作,当一名服务员,其工作性质在精神上与"倒便盆"相当。期间,对计算机的兴趣帮助他消磨了大部分时间。
1978年,苹果将苹果Ⅱ型降到了1500美元左右,卡普尔四处张罗,终于买到了他的第一台计算机。买下计算机后没几天,这位口袋空空的无业游民邂逅了一位年轻人。他正向一位推销员询问新计算机的用途。卡普尔走上前去说:"我可以帮你学。"于是他就开始给他辅导计算机应用,报酬是每小时5美元。没过多久,他就大摇大摆地将自己宣传为"独立的计算机咨询(顾问)"。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进入MIT的斯隆管理学院,想拿一个MBA学位充充门面,但没坚持几天,就退了学。后来到硅谷一家创业公司工作。
几个月后,他遇到了第一个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c的发明人。脑子里也想开发一种相似的软件,可以将电子表格的计算结果画成图表。他和另一位伙伴一同开发出了VisiPlot。VisiPlot一炮走红,VisiPlot的销售很快达到每月10万美元。不到一年,卡普尔与合伙人就赚到了1200万美元。卡普尔创造了他商业生涯的第一次成功。卡普尔终于领悟,要让自己心满意足,只有一条路:自己开公司,当自己的老板。
1981年,卡普尔与合伙人筹集资金开一家公司。定名时,想起了自己过去那段超凡脱俗的冥思经历,就将其定名为Lotus(莲花)。1983年,Lotus发展公司发布了它的第一个产品-Lotus1-2-3。这是软件史上第一个为用户提供屏蔽帮助内容并且在磁盘上附着使用指南的产品。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客户支持部门,这在1983年是闻所未闻的。卡普尔预测,第一年可望达到200-300万美元。结果第一年的实际收入破天荒地达到5300万美元,并且成功地上了市。第二年飙升至1.56亿美元。第三年更高达2.58亿美元。Lotus1-2-3上市仅一年,VisiCalc就停止了销售,无法存活。1985年Lotus员工已达千人,是当时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软才超过Lotus,成为头号软件公司。1995年,Lotus以32亿美元的身份卖给了IBM。
1983年,卡普尔的地位就象苹果的乔布斯和当今微软的比尔·盖茨一样。但是,安稳永远不是卡普尔的天性。四年后,卡普尔卸掉官职,卡普尔说:"我只有保释,我恨这个公司也恨自己。我喜欢做自己内行的事。但是这份工作现在已经变味了。我也不喜欢权力。我对自己说,离开吧,去寻找新的自己想做的事。"卡普尔退了位,离开商业界,到MIT找了一份访问教授的工作。但是教了不到一年,他旧病复发,重新扎向商业的海洋。这一次,卡普尔成立了On技术公司,身兼总裁和CEO,一干就是三年。但没有人们期望中的成功。
1990年,卡普尔与已故的著名抒情诗人贝娄创建了电子前线基金(EFF),这个非赢利的公共利益机构,时常被人称为是计算机业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EFF成立之初,万维网还未诞生,全球电信仍处于发展初期。而卡普尔就已前瞻性地看到了未来,并认识到法律对计算机的介入和管制。他们起初是维护黑客的权利,后来则更多地介入到华盛顿的政治中。EFF已在计算机和通信立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卡普尔也经常出现在国会听证会上,并为戈尔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供咨询。实际上计划的初稿就是卡普尔完成的。1994年进入了美国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人称他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导师。EFF的故事也开始越来越走向复杂。他的总部也从剑桥移至华盛顿。活跃的领域也越来越大。卡普尔也不再是站在政府对面,为黑客辩护的"反对党",而越来越成为华盛顿的政治选手。这也使不少EFF的早期成员和支持者认为,EFF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纯洁使命了。开始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
在80年代中期,卡普尔与盖茨是美国软件业的双子星,很难分出高下。卡普尔是硅谷黑客理念的真正体现:不遵循主流精神、富有创造、崇尚出世。盖茨是反基督的肖像,功利性强,十分入世,追求利益,他的公司也以压制自由而成功,出产丑陋、笨拙、纯粹以商业驱动的产品。与他相比,卡普尔更是一位民间的英雄。而盖茨则是主流社会的英雄。
罗伯特·莫里斯
莫里斯是在家里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莫里斯的父亲曾从NSA带回一台原始的神秘的密码机器,成为一家人的谈资,激起了他的强烈兴趣。他自己12岁就编出高质量电脑程序,18岁时,就具有在最负盛名的贝尔实验室和哈佛大学当过程序员的赫赫经历。难怪有人感叹:他的简历,简直像电脑名人录中的一样。
1988年冬天,正在康乃尔大学攻读的莫里斯,把一个被称为“蠕虫”的电脑病毒送进了美国最大的电脑网络——互联网。1988年11月2日下午5点,互联网的管理人员首次发现网络有不明入侵者。它们仿佛是网络中的超级间谍,狡猾地不断截取用户口令等网络中的“机密文件”,利用这些口令欺骗网络中的“哨兵”,长驱直入互联网中的用户电脑。入侵得手,立即反客为主,并闪电般地自我复制,抢占地盘。
用户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不请自来的神秘入侵者迅速扩大战果,充斥电脑内存,使电脑莫名其妙地“死掉”,只好急如星火地向管理人员求援,哪知,他们此时四面楚歌,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网络中电脑一批又一批地被病毒感染而“身亡”。当晚,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互联网用户陷入一片恐慌。到11月3日清晨5点,当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专家找出阻止病毒蔓延的办法时,短短12小时内,已有6200台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SUN工作站和VAX小型机瘫痪或半瘫痪,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毁于这一夜之间。造成一场损失近亿美元的空前大劫难!
当警方已侦破这一案件并认定莫里斯是闯下弥天大祸的“作者”时,纽约州法庭却迟迟难以对他定罪。在当时,对制造电脑病毒事件这类行为定罪,还是世界性的难题。前苏联在1987年曾发生过汽车厂的电脑人员用病毒破坏生产线的事件,法庭只能用“流氓罪”草草了事。
1990年5月5日,纽约地方法庭根据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病毒程序,造成包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判处莫里斯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大众对黑客的印象永远不可能回复。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步入主流。
丹尼斯·利奇和肯·汤普生
在美国新泽西州墨里山区小城镇的中心矗立着一片毫不起眼的建筑群,世界闻名的贝尔实验室就在这里。具有ATT和朗讯双重背景的贝尔实验室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有两大重要成就: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目前主管着贝尔实验室软件系统研发部的是现年63岁的丹尼斯·利奇(Dennis M. Ritchie),这位已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近40年的著名科学家就是这两项技术当知无愧的发明者。
当初与利奇同期加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中,多数人或是功成身退安享晚年或是自立门户日进斗金,而利奇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这里工作。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他是在C语言和Unix研发小组中唯一一位至今仍保持着年轻人热情和活力的伟大科学家。1983年,他和Unix的共同发明人肯·汤普生(Ken Thompson)同时荣获了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图灵奖”,这也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最高荣誉。
抛开其它,仅C语言和Unix这两项发明已让利奇成为一代又一代程序员们的偶像。在他之后加入贝尔实验室的“C++语言之父”Bjarne Stroustrup说:“如果丹尼斯没有在这里工作,而是决定把精力投入到像数学、物理等深奥的学科上,那Unix的开发项目很快就会以失败告终。”
利奇出生在纽约的Bronxville,他的父亲阿利斯泰尔·利奇(Alistair E. Ritchie)也是贝尔实验室的著名科学家,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丹尼斯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由于家庭的影响,利奇从小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1963年拿到学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学校,1968年又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作为父亲的一名助手在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并在毕业后正式进入贝尔实验室的Multics系统研发小组,为由麻省工学院和GE公司共同投资的项目开发操作系统。
最初的Unix系统是用只有8000字节的内存和不到1兆硬盘的PDP-7计算机编写的,但却可以运行得相当流畅,这让利奇惊讶不已,从而决心和汤普生一起完善Unix系统。为了能更好的对现有Unix程序进行改编,利奇在原有的汤普生开发的B语言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数据类型和算法,于是C语言在1972年诞生了。两人又用C语言在PDP-11计算机上对Unix重新编写,而新版的Unix系统由于其在兼容性和数据综合处理上的优势很快就在学校、政府机关和一些企业间流传。在计算机语言繁多无法统一的情况下,编写Unix的C语言马上成为了当时最高级的程序语言并与Unix一同风靡。
Unix和C语言最初是免费公开的,但当时贝尔实验室的东家,ATT公司却执意要将其商用,这个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导致了后来的开源潮,也带出了1977年比尔·乔伊版本的Unix和后来的Linux。而所有的事情对利奇的影响微乎其微,在Unix之后,他又和同事一起开发了大型计算机操作系统Plan 9和Inferno以及朗讯的PathStar服务器系统,用利奇的话形容,“我的目的不是要制造产品,而是要为人们开发出新的工具。”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亲自为利奇颁发了“国家技术勋章”。美国前商务部部长William M. Daley也评价到:“如此的发明(Unix和C语言)对人们的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同时为现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磨炼,Unix和C语言已经被广泛传播和应用。《经济学人》杂志形容它是“因为强大所以程序员们都爱用,因为程序员们都爱用所以它更强大”。美国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David Gelernter在谈到利奇的成就时说:“比起单纯的技术,完美的艺术性才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是复杂的,只有带有艺术性的产品才能克服无尽的烦琐。利奇的发明就是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
理查德·斯托曼
个人简介:
圈内头衔:无 (毫不隐藏!)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 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
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 80年代, 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
鲜为人知的事实: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24万美元天才奖。
五短身材,不修边幅,过肩长发,连鬓胡子,时髦的半袖沙滩上装,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象现代都市里的野人。如果他将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经中的耶稣基督的样子,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基督,恰恰就是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查德·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专有(私有)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在他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鬼;而诱人当魔鬼的,则是卖高价软件的人。"可以断定,进入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软件业的商业模式将脱胎换骨,从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
作为今天的一名电脑用户,如果你的朋友希望你能为他复制一份受版权保护的程序,你不应当拒绝,合作精神比版权更重要。而且,这种合作不应只在地下进行,每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荣,公开自己的诚实生活,对所有私有软件说"不"。
你应该可以公开、自由地与其他软件使用者合作,你有权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传授给你的学生,当软件发生问题时你完全可以雇用你所喜爱的程序员对它进行修改。你理应得到自由的软件。"
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伟大,软件写得最多的程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还是他的思想。因此,他最欣赏的英雄是南非的曼德拉。
李纳斯·托瓦兹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电话插座的导线,这是通向互联网的256K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道士的象征性奖励。
Linux并不是一件刻意创造的杰作,而完全是日月积累的结果,是经验、
什么是黑客?
黑客的身影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最早的黑客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几个青少年,他们用破坏新注册的电话系统的行为挑战权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最近35年来黑客们的忙碌身影。
本世纪60年代初
装备有巨型计算机的大学校园,比如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成为黑客们施展拳脚的舞台。最开始,黑客(hacker)这个词只是指那些可以随心所欲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己意图的计算机高手,没有任何贬义。
70年代初
John Draper发现通过在孩子们用的一种饼干盒里发出哨声,可以制造出精确的音频输入话筒让电话系统开启线路,从而可以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Draper后来赢得了"嘎扎上尉"的绰号。整个70年代,Draper因盗用电话线路而多次被捕。
雅皮士社会运动发起了YIPL/TAP杂志(青年国际阵营联盟/技术协助计划)来帮助电话黑客(称为"phreaks",即电话线路盗用者)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
加利福尼亚Homebrew电脑俱乐部的两名成员开始制做"蓝盒子",并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这两名成员一个绰号"伯克利蓝"(即Steve Jobs),另一个绰号"橡树皮"(即Steve Wozniak),他们后来创建了苹果电脑。
80年代初
作家William Gibson在一部名叫巫师(Neuromancer)的科幻小说中创造了"电脑空间"一词。
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逮捕犯罪的黑客。在最初的几起黑客罪案中,名为Milwaukee-based 414s的黑客小组(用当地的分区代码取名)颇引人注目,其成员被指控参与了60起计算机侵入案,被侵对象包括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甚至洛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
新颁布的综合犯罪控制法案,赋予联邦经济情报局以法律权限打击信用卡和电脑欺诈犯罪。
两个黑客团体相继成立,他们是美国的"末日军团"和德国的"混沌电脑俱乐部"。"黑客季刊"创刊,用于电话黑客和电脑黑客交流秘密信息。
80年代末
新颁布电脑欺骗和滥用法案,赋予联邦政府更多的权利。美国国防部为此成立了计算机紧急应对小组,设在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它的任务是调查日益增长的计算机网络犯罪。
25岁,经验丰富的黑客Kevin Mitnick秘密监控负责MCI和数字设备安全的政府官员的往来电子邮件。Kevin Mitnick因破坏计算机和盗取软件被判入狱一年。
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成为一桩7000万美元的电脑抢劫案的受害者。
一个绰号"Fry Guy"的印第安那州的黑客因侵入麦当劳系统,被警方强行搜捕。在亚特兰大,警方同样搜捕了"末日军团"的三名黑客成员,其绰号分别为"Prophet","Leftist"和"Urvile"。
90年代早期
由于ATT的长途服务系统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崩溃,美国开始实施全面打击黑客的行动。联邦政府逮捕了圣路易斯的"Knight Lightning"。在纽约抓获了"欺骗大师"的三剑客"Phiber Optik","Acid Phreak"和"Scorpion"。独立黑客"Eric Bloodaxe"则在德克萨斯被捕。
由联邦经济情报局和亚里桑那打击有组织犯罪单位的成员成立了一个取名Operation Sundevil的特殊小组在包括迈阿密在内的12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大搜捕,这个持续17周的亚里桑那大调查,最后以捕获黑客Kevin Lee Poulsen,绰号"黑色但丁"宣告终结。"黑色但丁"被指控偷取了军事文件。
黑客成功侵入格里菲思空军基地,然后又袭击了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以及韩国原子研究所的计算机。伦敦警察厅抓获一个化名"数据流"的16岁英格兰少年,该少年被捕时像一个婴儿一样蜷曲着身体。 德州AM的一名教授不断收到一个从校园外登录到其计算机的黑客发出的死亡威胁,该教授被迫用其互联网址发送了2万多封种族主义内容的电子邮件。
Kevin Mitnick再次被抓获,这一次是在纽约的Raleigh,他被圣迭哥超级计算中心的Tsutomu Shimomura追踪并截获。公众媒体大量报道此事。
90年代末
美国联邦网站大量被黑,包括美国司法部,美国空军,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等。
美国审计总局的报告表明仅仅1995年美国国防部就遭到黑客侵袭达25万次之多。
一个加拿大的黑客组织"男孩时代",因对其成员受错误指控非常愤怒,而侵入了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网站并留下一条信息称"媒体是骗子"。该组织的黑客被媒体指控对加拿大的某个家庭进行电子追踪,但稍后的调查表明该家庭15岁的儿子才是进行电子追踪的真正元凶。
黑客们成功穿透了微软的NT操作系统的安全屏障,并大肆描述其缺陷。
流行的电子搜索引擎Yahoo!被黑客袭击,黑客声称如果Kevin Mitnick不被释放,一个"逻辑炸弹"将于1997年圣诞节,在所有Yahoo!用户的电脑中爆发。而Yahoo!的发言人Diane Hunt则声称Yahoo!没有病毒。
1998年
反黑客的广告开始在电视频道Super Bowl XXXII上播出,这是互联网协会的一则30秒的广告,花费130万美元。广告的内容是两个俄罗斯导弹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担心黑客通过计算机发出发射导弹的指令,他们认为黑客可能以任何方式决定这个世界的毁灭。 一月,联邦劳动统计局连续几天被成千上万条虚假请求信息所淹没,这种黑客攻击方式名为"spamming"。
黑客们侵入美国儿童基金会网站,并威胁如不释放Kevin Mitnick将会有大屠杀。
黑客声称已经侵入五角大楼局域网,并窃取了一个军事卫星系统软件。黑客们威胁将把软件卖给恐怖分子。
美国司法部宣布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的使命是保护国家通讯,科技和交通系统免遭黑客侵犯。
黑客组织L0pht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警告说,它可以在30分钟内关闭全国范围内的所有进出互联网的通道。该组织敦促更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检查。
黑客历史面面观
20世纪70年代早期
最初,"黑客"(HACKER)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那些尽力挖掘计算机程序的最大潜力的电脑精英。
1983年
美国联邦调查局首次逮捕6名少年黑客(因其所住地区电话区号为-414-,又被称作"414"黑客)。6名少年侵入60多台电脑,其中包括斯洛恩-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和诺斯阿拉莫国家实验室。
1984年
艾里克-克力在美国在美国创办黑客杂志《2600:黑客季刊》,成为黑客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
1985年
地下记者"塔兰王"和"闪电骑士"创办电子杂志《弗里克》-Phrack,专门介绍攻击计算机的知识。
1987年
17岁的高中学生赫尔伯特-齐恩(又称"影子鹰")承认侵入美国电话电报局新泽西州电脑网络。齐恩是美国被判有罪的第一位黑客。
1988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罗伯特-莫里斯(22岁)向互连网上传了一只"蠕虫"。这个程序为攻击UNIX系统而设计,侵入其他电脑并自我繁衍,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当时近1/10互连网陷入瘫痪。
1989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管理员克利弗-斯托尔发现了5名西德电脑间谍入侵美国政府和大学网络。5名西德人最终因间谍罪被逮捕起诉。
1990年
美国一个黑客组织--"末日军团"中四名成员因盗窃南方贝尔公司911紧急电话网络的技术秘密而被逮捕。同年,美国联邦特工处发动"阳光罪恶行动"对黑客进行严打。
1994年
美国宇宙航天局的电脑网络受到两名黑客的攻击。
1995年
俄罗斯黑客列文(30岁)在英国被捕。他被控用笔记本电脑从纽约花期银行非法转移至少371万美圆到世界各地由他和他的同伙控制的帐户。
1996年
一位代号Johnny的黑客向全球大约40位政治家、企业领导人和其他个人发送邮件炸弹,一个周末便制造了高达2万条邮件垃圾。--当然在现在这不算什么啦!!!
1998年
美国国防部宣布黑客向五角大楼网站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系统性的攻击行动",打入了许多政府非保密性的敏感电脑网络,查询并修改了工资报表和人员数据。
1999年5月-6月
美国参议院、白宫和美国陆军网络以及数十个政府网站都被黑客攻陷。黑客在美国新闻署网站留下的信息最引人注目"水晶,我爱你。"署名为:Zyklon。
1999年11月
挪威黑客组织"反编译工程大师"破解了DVD版权保护的解码密钥并公布在互连网上,引起震惊!
2000年2月
在三天的时间里,黑客组织使全球顶级互连网站--雅虎、亚马逊、电子港湾、CNN等陷入瘫痪。黑客使用了一种叫作"拒绝服务式"攻击手段,即用大量无用信息阻塞网站的服务器,使其不能提供正常服务。
2000年6月
黑客对YAHOO进行了攻击,盗走了用户的密码并查看了一些用户的资料。这次黑客进攻的方法是:把一个木马程序用邮件的形式传给YAHOO的一名职员,而这个职员不小心运行了程序,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
KOKO军曹里有什么人
是KERORO军曹吧= =
在维基百科上找的 给你copy下来
太多了。。所以只给你主要人物哈=V=
[编辑] Keroro小队
Keroro军曹(ケロロ军曹 配音:日本→渡边久美子;台湾→雷碧文;香港→方淑仪(有线电视)/周文瑛(无线电视第一季);陆惠玲(无线电视第二、三、四与五季))
Keroro小队的队长,本动画的主角。生日是12月9日。
Giroro伍长(ギロロ伍长 配音:日本→中田让治,幼年期:平松晶子/斋藤千和;台湾→吴文民;香港→潘文柏(无线电视))
Keroro小队的机动步兵,武器与军事专家。
Tamama二等兵(タママ二等兵 配音:日本→小樱悦子;台湾→林美秀;香港→林元春(无线电视))
Keroro小队的突击兵,也是最年轻的队员。
Kururu曹长(クルル曹长[1] 配音:日本→子安武人;台湾→黄天佑;香港→陈冠宏(有线电视)/雷霆(无线电视))
Keroro小队的作战通信参谋。
Dororo兵长(ドロロ兵长 配音:日本→草尾毅;台湾→刘杰;香港→杨耀泰(有线电视)/梁伟德(无线电视))
Keroro小队的暗杀兵,原名Zeroro。
[编辑] Garuru小队
Garuru中尉(ガルル中尉 配音:日本→大冢明夫;台湾→王希华;香港→苏强文)
Garuru小队的队长。
Taruru上等兵(タルル上等兵 配音:日本→渡边明乃 ;台湾→钱欣郁; 香港→曾秀清)
Garuru小队的上等兵。
Tororo新兵(トロロ新兵 配音:日本→山口胜平;台湾→吴东原;香港→陈卓智)
Garuru小队的少年黑客。
Zoruru兵长(ゾルル兵长 配音:日本→矢尾一树;台湾→孙诚;香港→黎景全→曹启谦)
Garuru小队的兵长。
Pururu医护长(プルル看护长 配音:雪野五月;台湾→杨凯凯;香港→郑丽丽)
Garuru小队的医护长。
[编辑] Syurara军团
(注:军团的人物角色皆由特刊《Keroro Land》的读者投稿产生,设定为K隆军特殊部队、实验部队出身成员所组成的职业 军团。其任务是在Keroro来到地球时不断监视他们,和消灭整个小队。)
Putata(右)和Mekeke(左),别称“必杀工作者”(无视电视译作秘密工作者)。Syurara(シュララ 配音:日本→若本规夫;台湾→刘杰;香港→陈欣)
在动画版159话和202-203话登场。战斗型K隆星人,本名Shirara,Syurara军团的首领。
Putata(プタタ 配音:日本→利根健太朗;台湾→刘杰)
在动画版159话和161话登场。与Mekeke一起登场。谜之涂鸦K隆星人。
Mekeke(メケケ 配音:日本→长岛雄一;台湾→吴文民)
在动画版159话和161话登场。与Putata一起登场。谜之人形师K隆星人。
Giruru(ギルル 配音:日本→安井邦彦;台湾→黄天佑)
在动画版159话和169话和177话登场。177话与Dokuku一起登场。液体K隆星人。
Dokuku(ドクク 配音:草尾毅)
在动画版159话和177话与Giruru一起登场。气体K隆星人第一号。
Robobo(ロポポ 配音:园部启一)
在动画版185话登场。机器人型K隆星人。
Nuii(ヌイイ 配音:间宫胡桃)
在动画版159话和188话与Gyororo一起登场。以“缝纫女孩”身份登场。
Gyororo(ギョロロ 配音:平田宏美,台湾→钱欣郁)
在动画版159话和161话以双眼登场,188话与Nuii一起登场。体色是浅蓝色,肚子和额头,尾巴,帽子二边有像眼珠的记号,未成年,与幼年期的K隆星人一样有尾巴,帽子是绿色。
Kagege(カゲゲ 配音:古川登志夫)
在动画159话和202话登场,是syurara的最后王牌,只有左眼和围巾,双手衬有黑色,可以随意操纵影子并潜入影子,是和jirara学来的。失去光时眼就会发光,并失去操纵影子的能力。角色造型曾刊登于《Keroro Land Vol.9》的封面。
Yukiki(ユキキ 配音:丸山咏二)
在动画版202话登场,登场的时间是春天。以“降下大雪山的yukiki”身份登场。是冰冻K隆星人,令日向家被雪掩盖,曾被误会是雪人。为引诱Keroro去收Syurara于过年时寄的贺年卡,向Keroro挑战时,一直提出以过年相关的活动竞赛,而被Keroro嘲笑过,最后以压岁钱成功唤醒Keroro要收贺年卡的记忆。不过被KURURU溶掉了,但仍可以头上的帽子形态移动。
[编辑] 日向家的人们
日向冬树(ひなた ふゆき 配音:日本→川上伦子(因生病休养,232集起由桑岛法子代替);台湾→蒋笃慧;香港→陈安莹(有线电视)/林丹凤(无线电视))
日向家长子,中学一年级生,爱好一切超自然的事物。个性非常温和,平常极少生气,但是一旦生气,可怕的程度连夏美都无法招架。和妈妈跟姊姊不同的是运动神经极差,可是有时候也会异于常人的行动(像是在超剧场版2中,把Keroro丢到Meru那里)。在学校是小有名气的侦探,有时候也会有人委托他帮忙。谈判常一针见血,所以也有“宇宙外交官”的称号。喜欢吃菇类。由于对任何女生都很温柔的个性,桃华、散世和爱莉莎等其他女性皆对冬树有好感。
日向夏美(ひなた なつみ 配音:日本→斋藤千和;台湾→林美秀;香港→谭淑娴(有线电视)/梁少霞(无线电视))
日向家长女,漫画版中的出场年龄为十四岁,中学二年级生,生日为12月2日。因为名字与“723”的日文发音接近,所以许多场景或符号会以“723”代表夏美。不擅长于绘画和演戏。日向家的三餐大多由她负责。很喜欢吃烤番薯。否定超自然现象,但却有灵感体质(像是经常感觉到幽灵少女的存在)。经常监视Keroro等人的行动。暗恋623,总是准时收听他的广播节目,但经常在收听到一半时被打扰而中断。漫画版知道623就是睦实,动画版则不知道。小雪是她非常好的好朋友。讨厌东西是湿湿黏黏的蛞蝓。
日向秋(ひなた あき 配音:日本→平松晶子;台湾→龙显蕙;香港→曾月娥(有线电视)/黄玉娟(无线电视))
日向家的女主人,冬树和夏美的母亲,现为漫画杂志“少年ALPHA”编辑。有着性感的身材和过人的胆识,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以及身边的可得题材,但十分讨厌小动物。因为工作太忙常常不能返家,总是希望Keroro等人有什么爆炸性的行动可以让她乐一下,对于侵略的事情反而不太担心。被Keroro等人评为“全地球最强的女人”。
日向秋奈(ひなた あきな 配音:日本→京田尚子;香港→陆惠玲(无线电视第一季)/袁淑珍(无线电视第二季))
日向秋的母亲,冬树和夏美的外婆。独自一人住在乡下山间中的小村落里,以务农为生。年纪虽大,但身体还是十分硬朗;对于怪异事物的接受力同样很强;最尊敬的人是自己的外婆。因救过Keroro等人而受到他们尊敬,被Keroro称作“提督大人”。
日向千秋
动画原创人物,日向秋奈的祖母。
[编辑] 围绕Keroro小队的人们
西泽桃华〔にしざわ ももか 配音:日本→池泽春菜;台湾→龙显蕙;香港→林司聪(有线电视)/郑丽丽(无线电视)〕
冬树的同学,Tamama的监护人,“西泽集团”(坐拥全球51%资产)的富家千金。具有双重人格,平常有礼貌而柔弱可爱;一旦变为另一个人格(“里桃华”),会变得粗暴野蛮,大胆主动,头发直竖,还会作出失去人性的行为(甚至准备侵略、毁灭地球),是典型的“行动派”。个性稍微有点三八。暗恋冬树,为了接近冬树而加入超自然研究社(社员只有她与冬树两人)可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经常进行向冬树告白的庞大金额作战计划(漫画版中的最高纪录为1兆500亿日圆,动画版中则为5兆500亿日圆),但多以失败收场。父亲是西泽梅雄,母亲则是西泽樱华。身边有一个保镳兼管家的波尔。
波尔·森山〔ポール.もりやま 配音:日本→藤原启治;台湾→刘杰;香港→杨耀泰(有线电视)/陈曙光(无线电视)〕
西泽家的总管,曾经受过军事训练。与桃华的父亲西泽梅雄决斗过两次,被打败后甘愿效忠于西泽梅雄。此外也经常和Giroro进行激烈战斗,但总是分不出胜负。以照顾桃华为己任,指挥桃华护卫队进行保护她的行动。曾经为了一次失误而辞职,在西泽梅雄和桃华劝说下才改变初衷;绝技为戏仿街头游戏机“街头霸王”中主角Ken(肯)的大绝招“升龙烈破”的“波尔烈破”。
北城睦实(623)/三郎(326)[2]〔ムツミ/サブロー 配音:日本→石田彰;台湾→刘杰;香港→李致林(无线电视)〕
Kururu的电波伙伴,在吉祥学园里是个老是不被同学们尊重的放浪型天才,不过多次帮助冬树及Keroro小队解围的好帮手,曾与Kururu交战,得到实体化笔(有623的ID)。夏美的暗恋对象。
东谷小雪〔あずまや こゆき 配音:日本→广桥凉;台湾→雷碧文;香港→曾秀清(无线电视)〕
夏美班上的转学生,收养被遗忘的Dororo。自幼即受忍术训练,对阴阳道也稍有了解。漫画版中住在日向家附近(不会使用现代化的家电,例如电灯、电扇);动画版中则住在与现代化城市脱节的古代水车屋,而且不受停水或停电影响。除了上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和Dororo一起行动,暗中保护地球以及日向家的人,只要他们有危险就会和Dororo即时赶到。因为自小过著跟城市人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搬离忍野村后才开始学习当一个平常人,虽然很努力的在学习,但仍不时做出令人发笑的举动。体育万能的美少女。
安哥尔·摩亚〔アンゴル.モア 配音:日本→能登麻美子;台湾→蒋笃慧;香港→曾月娥(有线电视)/曾佩仪(第四辑曾由程文意代配,在第203话换回曾佩仪配音)(无线电视)〕
“星球终结者”安哥尔族人,法国预言家诺斯特拉达姆士所预言1999年7月世界末日的执行者。漫画版中准时降临地球;动画版中则因为早了500年到达,在地球轨道上午睡而迟到,2004年5月才降临地球。在Keroro指示下放弃破坏地球的计划。目前寄住在地下基地,以助理身份协助进行侵略工作。
556〔コゴロー 配音:日本→桧山修之;台湾→刘杰;香港→梁志达(无线电视)〕
宇宙私家侦探,Keroro小时候结识的朋友。Keroro向他表明长大后要当侵略者时,他向Keroro挑战说要当宇宙刑警,负责粉碎Keroro的野心。但因为参加宇宙刑警考试一直落败,又找不到工作,只好自己开侦探事务所,不过似乎没什么生意。永远都是一张狂笑的脸,只有相依为命的妹妹拉比才能看到他表情的微小变化,了解他真正的想法。除了好管闲事之外,也特别喜欢木制三层彩色组合柜(动画限定)。目前与拉比定居于地球。战斗前会先花费0.0037秒进行“愈著”(会戴上一个头盔,手握一把雷射竹刀),必杀技是“556 有机破空斩”。主要是戏仿东映1970年代末期的特摄片“宇宙刑事加邦”(第一代,变身时会喊出“蒸著”)。
拉比〔ラビー 配音:日本→金田朋子;台湾→龙显蕙;香港→林司聪(有线电视)/陈凯婷(无线电视)〕
556的妹妹,是能够看出他人微小表情变化的人,也只有她能看的出来556真正的心情。由于556求职困难,因此必须持续兼职养家,不时会在路边广场发现她的身影。激动时会举起手中的枪(那支枪实际上似乎只是讯号发射器),眼中闪著泪光。经常为556的行为道歉,也经常为556找不到工作而担忧。曾经误打误撞代替哥哥参加电视剧演出,结果颇受观众好评,被评为“眼中有着忧伤的女战士”。造型与举枪动作则是戏仿“宇宙刑事”(第三代)女主角安妮,漫画中亦有模仿安妮的拉比扉页出现。
小白猫〔猫 配音:日本→谷井明日香;台湾→龙显蕙;香港→郑丽丽(无线电视)〕
本来是街上的野猫,在一场大雨中被Giroro收留后,便一直出现在日向家。很喜欢Giroro,常常陪伴在他的身边,对夏美的迟钝深感不满。喜欢吃冬树给的海苔。曾两次使用Kururu发明的“蓝星动物士兵化枪(动画:我们都是这样活着枪)”变身成为人类,在第15集第120话中曾夺取Keroro的“K隆之☆”而当上Keroro小队的队长。
月神散世(つきがみ ちるよ 配音:西村千奈美;台湾→钱欣郁;香港→何璐怡(无线电视)〕
吉祥学园新闻部成员之一,是个标准的笔记狂,也是身手最矫健的人,但曾被小雪和Dororo抓住。执念很深,对于怀疑的事情会一直追问下去。暗恋冬树,手机里有冬树的相片,也因为那张相片而和桃华成为朋友。隐藏在深度近视眼镜下面的容貌意外地可爱。第二次看见Keroro脱离蓝星人Suit摔到地上时,她拍下了照片。不过她守住秘密,并对新闻部部长说因为受到电波干扰,所以一张照片都拍不到,之后将照片删除。动画中曾与Pururu接触而成为朋友。
爱莉莎·南十字星〔アリサ.サザンクロス 配音:日本→矢岛晶子;台湾→冯嘉德;香港→陈凯婷(第四季前期曾换了配音,先后由张颂欣及曾佩仪代配)(无线电视)〕
自称来自黑暗世界(Dark Zone),在黑夜中狩猎的黑暗猎人(Dark Hunter),实际上是数百年前一个会说话的人偶。声称住在地球的外星人和神秘生物是她们“生存所必须的猎物(食物)”,以猫耳作为攻击与吞食宇宙人的武器,同时也是她父亲涅布拉的寄身之处;能够阻挡一切物理光线攻击,并且能够变成希腊神话中的戈耳工,石化人类。喜欢冬树(因为冬树能将隐藏在黑暗中的宇宙人引出来),冬树曾在梦中见到她,遇到她时会嗅到金木犀(桂花)的香气。近日,爱莉莎似乎开始有人的本性,开始懂得去爱。
涅布拉〔ネブラ 配音:大冢芳忠;台湾→黄天佑;香港→陈永信(无线电视)〕
爱莉莎的父亲,一块黑色的神秘物体,上面有一只眼睛,寄身在爱莉莎的猫耳中,经常帮助她战斗;此外也希望爱莉莎可以成为人类。曾经失去记忆,但在与同类的争斗当中,想起自己是由某行星人群的心智所混合而成的。他也证实了爱莉莎的猎物不是被冬树吸引而来,而是被他自己吸引过来的。对安哥尔族的摩亚非常敏感,因为“生前”的星球就是被安哥尔族所破坏,但在动画中曾使用爱莉莎的猫耳捕捉摩亚。
世界上最黑的黑客是谁呢?
一,天赋英才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1964年生于美国加州的洛杉矶,米
特尼克3岁时,其父母离异,这段经历,令小米特尼克的性格变得孤僻.70年代末,13岁的米特尼克(当时他还在上小学)喜欢上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与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联络时,他领略到了跨越空间的乐趣.他很快对社区 "小学生俱乐部"里唯一的一台电脑着了迷,并因此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 知识和高超的xx作技能.这个被老师们一致认为聪明,有培养前途的孩子, 却干了一件令大人们震惊的事:他用学校的计算机闯入了其他学校的网络.
从此,小米特尼克离开了学校.
入侵的成功,令米特尼克兴奋不已.他用打工赚的钱购买了一台当时
性能不错的计算机,并以远远超出其年龄的耐心和毅力,闯入了神秘的黑客世界.15岁时,米特尼克成功入侵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主机.
这次入侵,成为黑客历史上的一次经典之作.
入侵"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不久,米特尼克又成功破译美国"太
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洲通讯网络的"改户密码".少年顽皮的天性,令他随意更改这家公司的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一时间,用户们被折腾得哭笑不得,太平洋公司也不得不连连道歉.公司终于发现这不是电脑出了故障,而是有人破译了密码,但他们 修改密码的补救措施在米特尼克面前已是雕虫小技了. 二,首次被捕连续的成功案例,令米特尼克信心大增.他将目标锁定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电脑网络上.一天,米特尼克发现FBI的特工们正调查一名电脑黑客,便饶有兴趣地偷阅特工们的调查资料,看着看着突然大吃一惊:被调查者竟然是他自己!
米特尼克立即施展浑身解数,破译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密码,每天认真查阅"案情进展情
况的报告".不久,米特尼克就对特工们不屑一顾了,他开始嘲笑这些特工人员,并恶作剧地将几个负责调查的特工不屑一顾了,他的资料改成十足的罪犯.不过,凭借先进的"电脑网络信息跟踪机",特
工人员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了.当特工们发现这名弄得他们狼狈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时,无不惊愕万分.
由于当时网络犯罪还是很新鲜的事,法律上鲜有先例,法院只将米特尼克送进了少年犯管教所.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网络少年犯".
三, 被FBI通缉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释了.不过,他并未收手,1983年,因非法通过ARPA网进入五角大楼的电脑网络而被判在青年管教所6个月.1988年因为入侵数字设备公司DEC再度被捕.1990年,他把目光投向了
一些信誉不错的大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他连续进入了美国5家大公司(Sun,Novell,NEC,Nokia和 Motorola)的网络,修改计算机中的用户资料.正当警方准备再度将其逮捕时,米特尼克却忽然消失,过起了流亡的地下生活.
为尽快将起捉拿归案,1993年,联邦调查局设下圈套,利用一名被收买的黑客,诱使米特尼克犯案,以图再次把他捕获.米特尼克在不知内幕的情况下又一次入侵一家电话网,FBI在庆幸他们设局成功时,米特尼克却再次轻松进入FBI的内部网并很快快识破他们的圈套而逃之夭夭.为此,美国联邦调查局立即在全国范围发出了对他的通缉令.米特尼克因此成为第一个被美国FBI通缉的计算机黑客而引起世人关注.
1994年7月,米特尼克被《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媒体称其为无所不能,可以随时发动电脑战争的超人.此时他已被列入FBI十大通缉犯的行列.
历史上最牛的骇客是谁?怎么牛?
凯文·米特尼克
凯文·米特尼克,有评论称他为“世界头号骇客”。他的技术也许并不是黑客中最好的,甚至相当多的黑客们都反感他,认为他是只会用攻击、不懂技术的攻击狂,但是其黑客经历是的传奇性足以站全世界为之震惊,也使得所有网络安全人员丢尽面子。
他是第一个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黑客,走出牢狱之后,他马上又想插手电脑和互联网。有了他,世界又不平静了。凯文·米特尼克也许可以算得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厉害的黑客,他的名声盛极一时,后随着入狱而逐渐消退。
凯文·米特尼克是一个黑客,而且是一个顶级黑客。1964年他出生在美国洛杉矶一个中下阶层的家庭里。3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母亲劳拉生活,由于家庭环境的变迁导致了他的性格十分孤僻,学习成绩也不佳。但这丝毫没有妨碍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发育。事实上,在很小的时候,米特尼克就显示了他在日后成为美国头号电脑杀手应具备的天才。
米特尼克小时候喜欢玩“滑铁卢的拿破仑”游戏。这是当时很流行的游戏,根据很多专家的尝试,最快需要78步能使拿破仑杀出重围到达目的地——巴黎。令人吃惊的是,米特尼克很快便带领拿破仑冲出了包围圈。两天以后,米特尼克只花83步就让拿破仑逃过了滑铁卢的灭顶之灾。而一周后,米特尼克就达到了与专家一致的水平——78步。随后,米特尼克便将拿破仑扔进了储物箱里,并淡淡地对母亲说:“已经不能再快了。”当时米特尼克年仅4岁。
当米特尼克刚刚接触到电脑时,就已经明白他这一生将与电脑密不可分。他对电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电脑语言“0 1”的蕴涵的数理逻辑知识与他的思维方式天生合拍,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为米特尼克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太大的障碍。他编写的程序简洁、实用、所表现的美感令电脑教师都为之倾倒。他的电脑知识很快便超出了他的年龄。
直到有一天,老师们发现他用本校的计算机闯入其它学校的网络系统,他因此不得不退学了。美国的一些社区里提供电脑网络服务,米特所在的社区网络中,家庭电脑不仅和企业、大学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门相通。当然这些电脑领地之门都会有密码的。这时,一个异乎寻常的大胆的计划在米特脑中形成了。此后,他以远远超出其年龄的耐心和毅力,试图破解美国高级军事密码。不久,只有15岁的米特仅凭一台电脑和一部调制解调器闯入了“北美空中防护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同时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然无息的溜了出来。这成为了黑客历史上一次经典之作。1983年好莱坞曾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电影《战争游戏》,演绎了一个同样的故事(在电影中一个少年黑客几乎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件事对美国军方来说已成为一大丑闻,五角大楼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后,美国著名的军事情报专家克赖顿曾说:“如果当时米特尼克将这些情报卖给克格勃(前苏联的著名情报机关),那么他至少可以得到50万美元的酬金。而美国则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来重新部署导弹。”
80年代初正是美国电话业开始转向数字化的时候,米特尼克用遥控方式控制了数字中央控制台的转换器,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电话公司的电脑,使他可以任意地拨打免费电话,还可以随意偷听任何人的电话。1981年,米特尼克和同伙在某个假日潜入洛杉矶市电话中心盗取了一批用户密码,毁掉了其中央控制电脑内的一些档案,并用假名植入了一批可供他们使用的电话号码。太平洋电脑公司开始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经过相当长时间,发现电脑本身毫无问题,这使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系统被入侵了。
警方进行了周密地调查,可始终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一名米特尼克同伙的女朋友向警方举报,这时才真相大白。也许由于当时米特尼克年纪尚小,17岁的米特尼克只被判监禁3个月,外加一年监督居住。
老师们赞叹他是一位电脑奇才,认为他是个很有培养前途的天才少年。但首次监狱生活不仅未使他改过自新,反而使他变本加厉在网络黑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83年,他因被发现使用一台大学里的电脑擅自进入今日互联网的前身ARPA网,并通过该网进入了美国五角大楼的的电脑,而被判在加州的青年管教所管教了6个月。被释后,米特尼克干脆申请了一个号码为“XHACKER”即“前黑客”的汽车牌照,挂在自己的尼桑车上。然后,米特尼克继续在网络上横行无忌,时而潜入软件公司非法窃取其软件,时而进入电脑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制造麻烦,并继续给电话公司捣蛋。
1988年他再次被执法当局逮捕,原因是:DEC指控他从公司网络上盗取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并造成了400万美元损失。这次,他甚至未被允许保释。心有余悸的警察当局认为,他只要拥有键盘就会对社会构成威胁。米特尼克被判处一年徒刑。出狱后,他试图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然而,联邦政府认为他是对社会的一个威胁,像被证明的强奸犯一样,他受到严密监视。每一个对他的电脑技艺感兴趣的雇主,最后都因他的监护官的警告而拒绝了他的申请。这也许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米特尼克弃恶从善的可能。
1993年,心里极不踏实的联邦调查局甚至收买了一个黑客同伙,诱使米特尼克重操故技,以便再次把他抓进监狱。而在这方面,米特尼克从来就不需要太多诱惑,他轻易就上钩,非法侵入了一家电话网。但头号黑客毕竟不凡,他打入了联邦调查局的内部网,发现了他们设下的圈套,然后在逮捕令发出之前就跑了。
联邦调查局立即在全国范围对米特尼克进行通缉。其后两年中,联邦调查局不仅未能发现米特尼克的踪影,而且,有关的报道更使这一案件具有了侦探小说的意味:米特尼克在逃跑过程中,设法控制了加州的一个电话系统,这样他就可以窃听追踪他的警探的行踪。
1994年圣诞节,米特尼克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了一次攻击,《纽约时报》称这一行动“将整个互联网置于一种危险的境地”。米特尼克成功地入侵了美国摩托罗拉、美国的NOVELL、芬兰的诺基亚、美国的SUNMICROSYSTEMS等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盗走了各式程序和数据。根据这些公司的报案资料,FBI推算的实际损害总额达至4亿美元。宣称“不是为了金钱”的米特尼克在成功入侵上述公司的数据库之后,又向当时被称之为计算机开拓者、全美电脑第一专家下村勉挑战以一试高低。令下村勉极为震怒,他下决心帮助联邦调查局把米特尼克缉拿归案。圣诞节后,他费尽周折,马不停蹄,终于在1995年情人节之际发现了米特尼克的行踪,并通知联邦调查局将其逮捕。
这次,他被指控犯有23项罪,后又增加25项附加罪。
审判一直进行到1999年3月16日,米特尼克承认其中5项罪名和两项附加罪,总共被判刑68个月,外加3年监督居住。
这位著名的网络黑客终于被判刑,他将在铁窗中度过相当的一段时间。令人玩味的是,心有余悸的三位美国联邦法官一致否决了米特尼克的假释要求,按法官的话说:“如果让米特尼克假释出狱,无异于放虎归山,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要乱了。”
在狱中,米特尼克自己改造了一台不知从哪儿弄到手的AFFM收音机,并试着联网。为此,米特尼克被从普通牢房转到了另一栋隔离牢房,实行24小时关押。
1997年12月8日,被囚禁的米特尼克的网上支持者,要求美国政府释放米特尼克。否则,他们将启动已经通过网络植入环球许多电脑中的病毒。因特网因米特尼克重又陷入新的恐慌之中。
在目前全球最著名的网际浏览器YAHOO!网页上,这批自称PANTS、HAGIS的身份不明的网络黑客留下了一则勒索便条。这张便条声称,他们在网际浏览器YAHOO!上放置了逻辑炸弹,过去一个月里凡是浏览过YAHOO或使用过YAHOO的电脑均被置入了病毒。这种病毒的逻辑炸弹将于1998年圣诞节启动,在全球电脑网络中四处肆虐。他们宣称,一旦米特尼克获释,他们将提供病毒的破解法。
这件事足以证明米特尼克在黑客中的地位。
2000年1月21日,美国法庭宣布他假释出狱。此时的米特尼克身体比过去略瘦,但显得更加精悍。媒体广泛报道了他被释放的消息,提到他打算“先上大学重新学习电脑”。可他的愿望大概很难实现,当局将在今后三年对米特尼克(36岁)实施缓刑。在此期间,他不允许接触任何数字设备,包括程控电话、手机和任何电脑。因为有关当局担心这位大名鼎鼎的黑客一旦接触到电脑,会再度给Internet带来麻烦。
出狱不久,米特尼克得到了一份工作:为一家互联网杂志写专栏文章。但是,法官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于他”,怕他制造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术。米特尼克不认为自己连写文章的权利都没有。为此,他重新走上法庭,要求允许他成为一家因特网杂志的专栏作家。如果如愿以偿地得到这份工作,他将获得每月5000美元左右的底薪,每写一篇文章另外获得750美元的报酬,以及出版物的50%的利润。
2002年,对于曾经臭名昭著的计算机黑客凯文·米特尼克来说,圣诞节提前来到了。这一年,的确是Kevin Mitnick快乐的一年。不但是获得了彻底的自由(从此可以自由上网,不能上网对于黑客来说,就是另一种监狱生活)。而且,他还推出了一本刚刚完成的畅销书《欺骗的艺术》(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 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此书大获成功,成为Kevin Mitnick重新引起人们关注的第一炮。
巡游五角大楼,登录克里姆林宫,进出全球所有计算机系统,摧垮全球金融秩序和重建新的世界格局,谁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进攻,我们才是世界的主宰。——凯文·米特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