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攻击的?传说中的黑客是怎么
黑客常用攻击手段
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下面为大家介绍4种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小编注:密码破解当然也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
后门程序
由于程序员设计一些功能复杂的程序时,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将整个项目分割为多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调试,这时的后门就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在程序开发阶段,后门便于测试、更改和增强模块功能。正常情况下,完成设计之后需要去掉各个模块的后门,不过有时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如将其留在程序中,便于日后访问、测试或维护)后门没有去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穷举搜索法发现并利用这些后门,然后进入系统并发动攻击。
信息炸弹
信息炸弹是指使用一些特殊工具软件,短时间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超出系统负荷的信息,造成目标服务器超负荷、网络堵塞、系统崩溃的攻击手段。比如向未打补丁的 Windows 95系统发送特定组合的 UDP 数据包,会导致目标系统死机或重启;向某型号的路由器发送特定数据包致使路由器死机;向某人的电子邮件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将此邮箱“撑爆”等。目前常见的信息炸弹有邮件炸弹、逻辑炸弹等。
拒绝服务
又叫分布式D.O.S攻击,它是使用超出被攻击目标处理能力的大量数据包消耗系统可用系统、带宽资源,最后致使网络服务瘫痪的一种攻击手段。作为攻击者,首先需要通过常规的黑客手段侵入并控制某个网站,然后在服务器上安装并启动一个可由攻击者发出的特殊指令来控制进程,攻击者把攻击对象的IP地址作为指令下达给进程的时候,这些进程就开始对目标主机发起攻击。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带宽,对某个特定目标实施攻击,因而威力巨大,顷刻之间就可以使被攻击目标带宽资源耗尽,导致服务器瘫痪。比如199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遭到的黑客攻击就属于这种方式。
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以及网络上传输信息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并且可以截获网上传输的信息,也就是说,当黑客登录网络主机并取得超级用户权限后,若要登录其他主机,使用网络监听可以有效地截获网上的数据,这是黑客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网络监听只能应用于物理上连接于同一网段的主机,通常被用做获取用户口令。
黑客攻击的目的
一、进程的执行
或许攻击者在登上了目标主机后,只是运行了一些简单的程序,也可能这些程序是无伤大雅的,仅仅只是消耗了一些系统的CPU时间。但是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我们都知道,有些程序只能在一种系统中运行,到了另一个系统将无法运行。一个特殊的例子就是一些扫描只能在UNIX系统中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为了攻击的需要,往往就会找一个中间站点来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并且这样也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所在。即使被发现了,也只能找到中间的站点地址。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假使有一个站点能够访问另一个严格受控的站点或网络,为了攻击这个站点或网络,入侵者可能就会先攻击这个中间的站点。这种情况对被攻击的站点或网络本身可能不会造成破坏,但是潜在的危险已经存在。首先,它占有了大量的处理器的时间,尤其在运行一个网络监听软件时,使得一个主机的响应时间变得非常的长。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将严重影响目标主机的信任度。因为入侵者借助于目标主机对目标主机能够访问,而且严格受控的站点或进行攻击。当造成损失时,责任会转嫁到目标主机的管理员身上,后果是难以估计的。可能导致目标主机损失一些受信任的站点或网络。再就是,可能人民者将一笔账单转嫁到目标主机上,这在网上获取收费信息是很有可能的。
二、获取文件和传输中的数据
攻击者的目标就是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因此攻击者通过登上目标主机,或是使用网络监听进行攻击事实上,即使连入侵者都没有确定要于什么时,在一般情况下,他会将当前用户目录下的文件系统中的/etc/hosts或/etc/passwd复制回去。
三、获取超级用户的权限
具有超级用户的权限,意味着可以做任何事情,这对入侵者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诱惑。在UNIX系统中支持网络监听程序必需有这种权限,因此在一个局域网中,掌握了一台主机的超级用户权限,才可以说掌握了整个子网。
四、对系统的非法访问
有许多的系统是不允许其他的用户访问的,比如一个公司、组织的网络。因此,必须以一种非常的行为来得到访问的权力。这种攻击的目的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或许只是为访问面攻击。在一个有许多windows95
的用户网络中,常常有许多的用户把自已的目录共享出未,于是别人就可以从容地在这些计算机上浏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删除更换文件。或许通过攻击来证明自己技术的行为才是我们想像中的黑客行径,毕竟,谁都不喜欢些专门搞破坏,或者给别人带来麻烦的入侵者。但是,这种非法访问的的黑客行为,人们也不喜欢的。
五、进行不许可的操作
有时候,用户被允许访问某些资源,但通常受到许多的限制。在一个UNIX系统中没有超级用户的权限,许多事情将无法做,于是有了一个普通的户头,.总想得到一个更大权限。在windowsNT系统中一样,系统中隐藏的秘密太多了,人们总经不起诱惑。例如网关对一些站点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等。许多的用户都有意无意地去尝试尽量获取超出允许的一些权限,于是便寻找管理员在置中的漏洞,或者去找一些工具来突破系统的安全防线,例如,特洛伊木马就是一种使用多的手段。
六、拒绝服务
同上面的目的进行比较,拒绝服务便是一种有目的的破坏行为了。拒绝服务的方式很多,如将连接局域网的电缆接地;向域名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无意义的请求,使得它无法完成从其他的主机来的名字解析请求;制造网络风暴,让网络中充斥大量的封包,占据网络的带宽,延缓网络的传输。
七、涂改信息
涂改信息包括对重要文件的修改、更换,删除,是一种很恶劣的攻击行为。不真实的或者错误的信息都将对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八、暴露信息
入侵的站点有许多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可以用。攻击者若使用一些系统工具往往会被系统记录下来如果直接发给自己的站点也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地址,于是窃取信息时,攻击者往往将这些信息和数据送到一个公开的FTP站点,或者利用电子邮件寄往一个可以拿到的地方,等以后再从这些地方取走。这样做可以很好隐藏自己。将这些重要的信息发往公开的站点造成了信息的扩散,由于那些公开的站点常常会有许多人访问,其他的用户完全有可能得到这些情息,并再次扩散出去。
工具
应该说,黑客很聪明,但是他们并不都是天才,他们经常利用别人在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一般来说。他们如果不自己设计工具,就必须利用现成的工具。在网上,这种工具很多,从SATAN、ISS到非常短小实用的各种网络监听工具。
在一个UNIX系统中,当入侵完成后;系统可以设置了大大小小的漏洞,完全清理这些漏洞是很困难的,这时候只能重装系统了。当攻击者在网络中进行监听,得到一些用户的口令以后,只要有一个口令没有改变,那么系统仍然是不安全的,攻击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访问这个网络。对一个网络,困难在于登上目标主机。当登上去以后有许多的办法可以用。即使攻击者不做任何事,他仍然可以得到系统的重要信息,并扩散出去,例如:将系统中的hosts文件发散出去。严重的情况是攻击者将得到的以下口令文件放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每个工具由于其特定的设计都有各自独特的限制,因此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所有使用的这种工具进行的攻击基本相同。例如目标主机是一台运行SunOS4.1.3的SAPRC工作站,那么所有用Strobe工具进行的攻击,管理员听见到的现象可能完全是一样的。了解这些标志是管理员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一个新的入侵者来说,他可能会按这些指导生硬地进行攻击,但结果经常令他失望。因为一些攻击方法已经过时了(系统升级或打补丁进行入侵只会浪费时间),而且这些攻击会留下攻击者的痕迹。事实上,管理员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或者一些脚本程序,让它们从系统日志中抽取有关入侵者的信息。这些程序只需具备很强的搜索功能即可(如Perl语言就很适合做这件事了)。
当然这种情况下,要求系统日志没有遭到入侵。随着攻击者经验的增长、他们开始研究一整套攻击的特殊方法,其中一些方法与攻击者的习惯有关。由于攻击者意识到了一个工具除了它的直接用途之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在这些攻击中使用一种或多种技术来达到目的,这种类型的攻击称为混合攻击。攻击工具不局限于专用工具,系统常用的网络工具也可以成为攻击的工具,例如:要登上目标主机,便要用到telnet与rlogin等命令,对目标主机进行侦察,系统中有许多的可以作为侦察的工具,如finger和showmount。甚至自己可以编写一些工具,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发回,如当服务器询问用户名时,黑客输入分号。这是一个UNIX命令,意思是发送一个命令、一些HTTP服务器就会将用户使用的分号过滤掉。入侵者将监听程序安装在UNIX服务器上,对登录进行监听,例如监听23、21等端口。
用户登录,它把所监听到的用户名和口令保存起来,于是黑客就得到了账号和口令,在有大量的监听程序可以用,甚至自己可以编写一个监听程序。监听程序可以在windows95和windowsNT中运行。除了这些工具以外,入侵者还可以利用特洛伊木马程序。例如:攻击者运行了一个监听程序,但有时不想让别人从ps命令中看到这个程序在执行(即使给这个程序改名,它的特殊的运行参数也能使系统管理员一眼看出来这是一个网络监听程序)。攻击者可以将ps命令移到一个目录或换名,例如换成pss,再写一个shell程序,给这个shell程序起名为ps,放到ps所在的目录中:
#! /bin/ksh
pss-ef|grep-vsniffit|grep-vgrep
以后,当有人使用ps命令时,就不会发现有人在使用网络监听程序。这是一个简单的特洛伊木马程序。
另外,蠕虫病毒也可以成为网络攻击的工具,它虽然不修改系统信息,但它极大地延缓了网络的速度,给人们带来了麻烦。
sniffer怎么用?
Sniffer,中文可以翻译为嗅探器,是一种威胁性极大的被动攻击工具。使用这种工具,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当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便可以使用网络监听的方式来进行攻击。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便可以将网上传输的源源不断的信息截获。黑客们常常用它来截获用户的口令。据说某个骨干网络的路由器曾经被黑客攻人,并嗅探到大量的用户口令。本文将详细介绍Sniffer的原理和应用。 一、Sniffer 原理 1.网络技术与设备简介 在讲述Sni计er的概念之前,首先需要讲述局域网设备的一些基本概念。 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Frame)的单位传输的,帧由几部分组成,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在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过程。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获到这些帧,并告诉操作系统帧已到达,然后对其进行存储。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嗅探器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 每一个在局域网(LAN)上的工作站都有其硬件地址,这些地址惟一地表示了网络上的机器(这一点与Internet地址系统比较相似)。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就会发送到LAN上所有可用的机器。 在一般情况下,网络上所有的机器都可以“听”到通过的流量,但对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包则不予响应(换句话说,工作站A不会捕获属于工作站B的数据,而是简单地忽略这些数据)。如果某个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处于混杂模式(关于混杂模式的概念会在后面解释),那么它就可以捕获网络上所有的数据包和帧。 2.网络监听原理 Sniffer程序是一种利用以太网的特性把网络适配卡(NIC,一般为以太网卡)置为杂乱(promiscuous)模式状态的工具,一旦网卡设置为这种模式,它就能接收传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包。 普通的情况下,网卡只接收和自己的地址有关的信息包,即传输到本地主机的信息包。要使Sniffer能接收并处理这种方式的信息,系统需要支持BPF,Linux下需要支持SOCKET一PACKET。但一般情况下,网络硬件和TCP/IP堆栈不支持接收或者发送与本地计算机无关的数据包,所以,为了绕过标准的TCP/IP堆栈,网卡就必须设置为我们刚开始讲的混杂模式。一般情况下,要激活这种方式,内核必须支持这种伪设备Bpfilter,而且需要root权限来运行这种程序,所以sniffer需要root身份安装,如果只是以本地用户的身份进人了系统,那么不可能唤探到root的密码,因为不能运行Sniffer。 基于Sniffer这样的模式,可以分析各种信息包并描述出网络的结构和使用的机器,由于它接收任何一个在同一网段上传输的数据包,所以也就存在着捕获密码、各种信息、秘密文档等一些没有加密的信息的可能性。这成为黑客们常用的扩大战果的方法,用来夺取其他主机的控制权 3 Snifffer的分类 Sniffer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软件的Sniffer有 NetXray、Packetboy、Net monitor等,其优点是物美价廉,易于学习使用,同时也易于交流;缺点是无法抓取网络上所有的传输,某些情况下也就无法真正了解网络的故障和运行情况。硬件的Sniffer通常称为协议分析仪,一般都是商业性的,价格也比较贵。 实际上本文中所讲的Sniffer指的是软件。它把包抓取下来,然后打开并查看其中的内容,可以得到密码等。Sniffer只能抓取一个物理网段内的包,就是说,你和监听的目标中间不能有路由或其他屏蔽广播包的设备,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对一般拨号上网的用户来说,是不可能利用Sniffer来窃听到其他人的通信内容的。 4.网络监听的目的 当一个黑客成功地攻陷了一台主机,并拿到了root权限,而且还想利用这台主机去攻击同一网段上的其他主机时,他就会在这台主机上安装Sniffer软件,对以太网设备上传送的数据包进行侦听,从而发现感兴趣的包。如果发现符合条件的包,就把它存到一个LOg文件中去。通常设置的这些条件是包含字“username”或“password”的包,这样的包里面通常有黑客感兴趣的密码之类的东西。一旦黑客截获得了某台主机的密码,他就会立刻进人这台主机。 如果Sniffer运行在路由器上或有路由功能的主机上,就能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监控,因为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都要经过路由器。 Sniffer属于第M层次的攻击。就是说,只有在攻击者已经进入了目标系统的情况下,才能使用Sniffer这种攻击手段,以便得到更多的信息。 Sniffer除了能得到口令或用户名外,还能得到更多的其他信息,比如一个重要的信息、在网上传送的金融信息等等。Sniffer几乎能得到任何在以太网上传送的数据包。 Sniffer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攻击手段,一般只有黑客老手才有能力使用它,而对于一个网络新手来说,即使在一台主机上成功地编译并运行了Sniffer,一般也不会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为通常网络上的信息流量是相当大的,如果不加选择地接收所有的包,然后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非常困难;而且,如果长时间进行监听,还有可能把放置Sniffer的机器的硬盘撑爆。
满意请采纳。
Sniffer是什么?怎么用?
Sniffer,中文可以翻译为嗅探器,是一种基于被动侦听原理的网络分析方式。使用这种技术方式,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当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便可以使用网络监听的方式来进行攻击。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便可以将网上传输的源源不断的信息截获。Sniffer技术常常被黑客们用来截获用户的口令,据说某个骨干网络的路由器网段曾经被黑客攻入,并嗅探到大量的用户口令。但实际上Sniffer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故障诊断、协议分析、应用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保障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Sniffer的原理和应用。
一、Sniffer 原理
1.网络技术与设备简介
在讲述Sniffer的概念之前,首先需要讲述局域网设备的一些基本概念。
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Frame)的单位传输的,帧由几部分组成,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在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过程。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获到这些帧,并告诉操作系统帧已到达,然后对其进行存储。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嗅探器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
每一个在局域网(LAN)上的工作站都有其硬件地址,这些地址惟一地表示了网络上的机器(这一点与Internet地址系统比较相似)。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就会发送到LAN上所有可用的机器。
如果使用Hub/即基于共享网络的情况下,网络上所有的机器都可以“听”到通过的流量,但对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包则不予响应(换句话说,工作站A不会捕获属于工作站B的数据,而是简单地忽略这些数据)。如果某个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处于混杂模式(关于混杂模式的概念会在后面解释),那么它就可以捕获网络上所有的数据包和帧。
但是现代网络常常采用交换机作为网络连接设备枢纽,在通常情况下,交换机不会让网络中每一台主机侦听到其他主机的通讯,因此Sniffer技术在这时必须结合网络端口镜像技术进行配合。而衍生的安全技术则通过ARP欺骗来变相达到交换网络中的侦听。
2.网络监听原理
Sniffer程序是一种利用以太网的特性把网络适配卡(NIC,一般为以太网卡)置为杂乱(promiscuous)模式状态的工具,一旦网卡设置为这种模式,它就能接收传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包。
普通的情况下,网卡只接收和自己的地址有关的信息包,即传输到本地主机的信息包。要使Sniffer能接收并处理这种方式的信息,系统需要支持BPF,Linux下需要支持SOCKET一PACKET。但一般情况下,网络硬件和TCP/IP堆栈不支持接收或者发送与本地计算机无关的数据包,所以,为了绕过标准的TCP/IP堆栈,网卡就必须设置为我们刚开始讲的混杂模式。一般情况下,要激活这种方式,内核必须支持这种伪设备Bpfilter,而且需要root权限来运行这种程序,所以sniffer需要root身份安装,如果只是以本地用户的身份进入了系统,那么不可能唤探到root的密码,因为不能运行Sniffer。
也有基于无线网络、广域网络(DDN, FR)甚至光网络(POS、Fiber Channel)的监听技术,这时候略微不同于以太网络上的捕获概念,其中通常会引入TAP (测试介入点)这类的硬件设备来进行数据采集。
3. Sniffer的分类
Sniffer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软件的Sniffer有 Sniffer Pro、Network Monitor、PacketBone等,其优点是易于安装部署,易于学习使用,同时也易于交流;缺点是无法抓取网络上所有的传输,某些情况下也就无法真正了解网络的故障和运行情况。硬件的Sniffer通常称为协议分析仪,一般都是商业性的,价格也比较昂贵,但会具备支持各类扩展的链路捕获能力以及高性能的数据实时捕获分析的功能。
基于以太网络嗅探的Sniffer只能抓取一个物理网段内的包,就是说,你和监听的目标中间不能有路由或其他屏蔽广播包的设备,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对一般拨号上网的用户来说,是不可能利用Sniffer来窃听到其他人的通信内容的。
4.网络监听的目的
当一个黑客成功地攻陷了一台主机,并拿到了root权限,而且还想利用这台主机去攻击同一(物理)网段上的其他主机时,他就会在这台主机上安装Sniffer软件,对以太网设备上传送的数据包进行侦听,从而发现感兴趣的包。如果发现符合条件的包,就把它存到一个LOg文件中去。通常设置的这些条件是包含字“username”或“password”的包,这样的包里面通常有黑客感兴趣的密码之类的东西。一旦黑客截获得了某台主机的密码,他就会立刻进入这台主机。
如果Sniffer运行在路由器上或有路由功能的主机上,就能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监控,因为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都要经过路由器。
Sniffer属于第M层次的攻击。就是说,只有在攻击者已经进入了目标系统的情况下,才能使用Sniffer这种攻击手段,以便得到更多的信息。
Sniffer除了能得到口令或用户名外,还能得到更多的其他信息,比如一个重要的信息、在网上传送的金融信息等等。Sniffer几乎能得到任何在以太网上传送的数据包。
二、Sniffer产品介绍
网络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是建立在有效的网络管理基础之上的,网络管理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五大部分。对于企业计算机网络来说,网络故障管理主要侧重于实时的监控,而网络性能管理更看中历史分析。
Sniffer网络分析仪是一个网络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的有力工具,它能够自动地帮助网络专业人员维护网络,查找故障,极大地简化了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过程,广泛适用于Ethernet、Fast Ethernet、Token Ring、Switched LANs、FDDI、X.25、DDN、Frame Relay、ISDN、ATM和Gigabits等网络。
1.1 Sniffer产品的基本功能包括:
• 网络安全的保障与维护
1. 对异常的网络攻击的实时发现与告警;
2. 对高速网络的捕获与侦听;
3. 全面分析与解码网络传输的内容;
• 面向网络链路运行情况的监测
1. 各种网络链路的运行情况;
2. 各种网络链路的流量及阻塞情况;
3. 网上各种协议的使用情况;
4. 网络协议自动发现;
5. 网络故障监测;
• 面向网络上应用情况的监测
1. 任意网段应用流量、流向;
2. 任意服务器应用流量、流向;
3. 任意工作站应用流量、流向;
4. 典型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5. 不同网络协议所占带宽比例;
6. 不同应用流量、流向的分布情况及拓扑结构;
• 强大的协议解码能力,用于对网络流量的深入解析
1. 对各种现有网络协议进行解码;
2. 对各种应用层协议进行解码;
3. Sniffer协议开发包(PDK)可以让用户简单方便地增加用户自定义的协议;
• 网络管理、故障报警及恢复
运用强大的专家分析系统帮助维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排除网络故障;
1.2 实时监控统计和告警功能
根据用户习惯,Sniffer可提供实时数据或图表方式显示统计结果,统计内容包括:
网络统计:如当前和平均网络利用率、总的和当前的帧数及字节数、总站数和激活的站数、协议类型、当前和总的平均帧长等。
协议统计:如协议的网络利用率、协议的数、协议的字节数以及每种协议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帧的统计等。
差错统计:如错误的CRC校验数、发生的碰撞数、错误帧数等。
站统计:如接收和发送的帧数、开始时间、停止时间、消耗时间、站状态等。最多可统计1024个站。
帧长统计:如某一帧长的帧所占百分比,某一帧长的帧数等。
当某些指标超过规定的阈值时,Sniffer可以自动显示或采用有声形式的告警。
Sniffer可根据网络管理者的要求,自动将统计结果生成多种统计报告格式,并可存盘或打印输出。
1.3 Sniffer实时专家分析系统
高度复杂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能够监视并捕获所有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包,并同时建立一个特有网络环境下的目标知识库。智能的专家技术扫描这些信息以检测网络异常现象,并自动对每种异常现象进行归类。所有异常现象被归为两类:一类是symptom(故障征兆提示,非关键事件例如单一文件的再传送),另一类是diagnosis(已发现故障的诊断,重复出现的事件或要求立刻采取行动的致命错误)。经过问题分离、分析且归类后,Sniffer将实时地,自动发出一份警告、对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方案。
Sniffer与其他网络协议分析仪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单地说,Sniffer能自动实时监视网络,捕捉数据,识别网络配置,自动发现网络故障并进行告警,它能指出:
网络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出现在OSI第几层。
网络故障的性质,产生故障的可能的原因以及为解决故障建议采取的行动。
Sniffer 还提供了专家配制功能,用户可以自已设定专家系统判断故障发生的触发条件。
有了专家系统,您无需知道那些数据包构成网络问题,也不必熟悉网络协议,更不用去了解这些数据包的内容,便能轻松解决问题。
1.4 OSI全协议七层解码
Sniffer的软件非常丰富,可以对在各种网络上运行的400多种协议进行解码,如TCP/IP、Novell Netware、DECnet、SunNFS、X-Windows、HTTP、TNS SLQ*Net v2(Oracle)、Banyan v5.0和v6.0、TDS/SQL(Sybase)、X.25、Frame Realy、PPP、Rip/Rip v2、EIGRP、APPN、SMTP等。还广泛支持专用的网络互联桥/路由器的帧格式。
Sniffer可以在全部七层OSI协议上进行解码,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做到对协议有如此透彻的分析;它采用分层方式,从最低层开始,一直到第七层,甚至对ORACAL数据库、SYBASE数据库都可以进行协议分析;每一层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
Sniffer对每一层都提供了Summary(解码主要规程要素)、Detail(解码全部规程要素)、Hex(十六进制码)等几种解码窗口。在同一时间,最多可以打开六个观察窗口。
Sniffer还可以进行强制解码功能(Protocl Forcing),如果网络上运行的是非标准协议,可以使用一个现有标准协议样板去尝试解释捕获的数据。
Sniffer提供了在线实时解码分析和在线捕捉,将捕捉的数据存盘后进行解码分析二种功能。
二、Sniffer的商业应用
Sniffer被 Network General公司注册为商标,这家公司以出品Sniffer Pro系列产品而知名。目前最新版本为Sniffer Portable 4.9,这类产品通过网络嗅探这一技术方式,对数据协议进行捕获和解析,能够大大帮助故障诊断和网络应用性能的分析鉴别。
Network General 已经被NetScout公司收购。
三、Sniffer的扩展应用
1、专用领域的Sniffer
Sniffer被广泛应用到各种专业领域,例如FIX (金融信息交换协议)、MultiCast(组播协议)、3G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分析系统。其可以解析这些专用协议数据,获得完整的解码分析。
2、长期存储的Sniffer应用
由于现代网络数据量惊人,带宽越来越大。采用传统方式的Sniffer产品很难适应这类环境,因此诞生了伴随有大量硬盘存储空间的长期记录设备。例如nGenius Infinistream等。
3、易于使用的Sniffer辅助系统
由于协议解码这类的应用曲高和寡,很少有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各类协议。但捕获下来的数据却非常有价值。因此在现代意义上非常流行如何把协议数据采用最好的方式进行展示,包括产生了可以把Sniffer数据转换成Excel的BoneLight类型的应用和把Sniffer分析数据进行图形化的开源系统PacketMap等。这类应用使用户能够更简明地理解Sniffer数据。
4、无线网络的Sniffer
传统Sniffer是针对有线网络中的局域网而言,所有的捕获原理也是基于CSMA/CD的技术实现。随着WLAN的广泛使用,Sniffer进一步扩展到802.11A/B/G/N的无线网络分析能力。无线网络相比传统网络无论从捕获的原理和接入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也是Sniffer技术发展趋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黑客是怎样通过网络入侵电脑的啊?
黑客是入侵别人电脑的方法有9种。
1、获取口令
这又有三种方法:
一是通过网络监听非法得到用户口令,这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危害性极大,监听者往往能够获得其所在网段的所有用户账号和口令,对局域网安全威胁巨大;二是在知道用户的账号后(如电子邮件@前面的部分)利用一些专门软件强行破解用户口令,这种方法不受网段限制,但黑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三是在获得一个服务器上的用户口令文件(此文件成为Shadow文件)后,用暴力破解程序破解用户口令,该方法的使用前提是黑客获得口令的Shadow文件。
此方法在所有方法中危害最大,因为它不需要像第二种方法那样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登录服务器,而是在本地将加密后的口令与Shadow文件中的口令相比较就能非常容易地破获用户密码,尤其对那些弱智用户(指口令安全系数极低的用户,如某用户账号为zys,其口令就是zys666、666666、或干脆就是zys等)更是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甚至几十秒内就可以将其干掉。
2、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
特洛伊木马程序可以直接侵入用户的电脑并进行破坏,它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序或者游戏等诱使用户打开带有特洛伊木马程序的邮件附件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些邮件的附件或者执行了这些程序之后,它们就会象古特洛伊人在敌人城外留下的藏满士兵的木马一样留在自己的电脑中,并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隐藏一个可以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程序。
当您连接到因特网上时,这个程序就会通知黑客,来报告您的IP地址以及预先设定的端口。黑客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再利用这个潜伏在其中的程序,就可以任意地修改您的计算机的参数设定、复制文件、窥视你整个硬盘中的内容等,从而达到控制你的计算机的目的。
3、WWW的欺骗技术
在网上用户可以利用IE等浏览器进行各种各样的WEB站点的访问,如阅读新闻组、咨询产品价格、订阅报纸、电子商务等。然而一般的用户恐怕不会想到有这些问题存在:正在访问的网页已经被黑客篡改过,网页上的信息是虚假的!例如黑客将用户要浏览的网页的URL改写为指向黑客自己的服务器,当用户浏览目标网页的时候,实际上是向黑客服务器发出请求,那么黑客就可以达到欺骗的目的了。
4、电子邮件攻击
电子邮件攻击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
一是电子邮件轰炸和电子邮件“滚雪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邮件炸弹,指的是用伪造的IP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向同一信箱发送数以千计、万计甚至无穷多次的内容相同的垃圾邮件,致使受害人邮箱被“炸”,严重者可能会给电子邮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带来危险,甚至瘫痪;
二是电子邮件欺骗,攻击者佯称自己为系统管理员(邮件地址和系统管理员完全相同),给用户发送邮件要求用户修改口令(口令可能为指定字符串)或在貌似正常的附件中加载病毒或其他木马程序(据笔者所知,某些单位的网络管理员有定期给用户免费发送防火墙升级程序的义务,这为黑客成功地利用该方法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类欺骗只要用户提高警惕,一般危害性不是太大。
5、通过一个节点来攻击其他节点
黑客在突破一台主机后,往往以此主机作为根据地,攻击其他主机(以隐蔽其入侵路径,避免留下蛛丝马迹)。他们可以使用网络监听方法,尝试攻破同一网络内的其他主机;也可以通过IP欺骗和主机信任关系,攻击其他主机。这类攻击很狡猾,但由于某些技术很难掌握,如IP欺骗,因此较少被黑客使用。
6、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可以接受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的发送方和接受方是谁。此时,如果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密,只要使用某些网络监听工具,例如NetXray for windows 95/98/nt,sniffit for linux 、solaries等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截取包括口令和帐号在内的信息资料。虽然网络监听获得的用户帐号和口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监听者往往能够获得其所在网段的所有用户帐号及口令。
7、寻找系统漏洞
许多系统都有这样那样的安全漏洞(Bugs),其中某些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本身具有的,如Sendmail漏洞,win98中的共享目录密码验证漏洞和IE5漏洞等,这些漏洞在补丁未被开发出来之前一般很难防御黑客的破坏,除非你将网线拔掉;还有一些漏洞是由于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引起的,如在网络文件系统中,将目录和文件以可写的方式调出,将未加Shadow的用户密码文件以明码方式存放在某一目录下,这都会给黑客带来可乘之机,应及时加以修正。
8、利用帐号进行攻击
有的黑客会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缺省账户和密码进行攻击,例如许多UNIX主机都有FTP和Guest等缺省账户(其密码和账户名同名),有的甚至没有口令。黑客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如Finger和Ruser等收集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攻击能力。这类攻击只要系统管理员提高警惕,将系统提供的缺省账户关掉或提醒无口令用户增加口令一般都能克服。
9、偷取特权
利用各种特洛伊木马程序、后门程序和黑客自己编写的导致缓冲区溢出的程序进行攻击,前者可使黑客非法获得对用户机器的完全控制权,后者可使黑客获得超级用户的权限,从而拥有对整个网络的绝对控制权。这种攻击手段,一旦奏效,危害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