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黑客技术再升级 企业防范如何应对?
在全球经济仍不够景气的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尤显重要。虽然信息安全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但网络安全意识在普通民众(包括许多公司雇员)中仍很薄弱,而且黑客技术仍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种新伎俩你方唱罢我登场,从而使当前的安全状况雪上加霜。人们不禁要问,黑客技术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它从何而来,要走向何方?只有知道了黑客们的真正意图,安全阵营才能更好地实施保护和防御,也才能改善安全状况。本文将分析黑客技术的发展路线,看其未来的走势,并提出应对措施。从发展的眼光看,黑客行为遵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第一级:自得其乐其实,许多所谓的黑客还只是有点儿编程技术的“毛头小子”,他们常常使用高手编制的黑客程序来损害自己发现的任何系统,其目的纯粹是为了“找乐子”,所以其行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过,不要低估这种低级黑客,他们有可能“瞎猫碰上死耗子”,说不定搞垮哪个大型系统。第二级:搭帮结伙其实,对这种黑客可描述为低级黑客的松散组织,当然,由于成了一个团伙,其力量要强大得多。此时,这种黑客组织往往有所谓的头领,在其领导下,这群人往往能够给企业的网络带来重大损害。如大名鼎鼎的黑客组织LulzSec就曾给索尼等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第三级:黑客主义者这种黑客有了所谓的信仰,他们往往有着明确的政治或社会目的。如Anonymous就是业界所熟知的一个黑客组织,该组织曾对北约、美国银行和不同国家的政府网站发动过攻击。显然,如果这种黑客被政府部门利用,往往会给其它国家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第四级:黑帽专家这类黑客有着熟练的编程技术和坚定的信仰,因而他们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攻克目标。他们的目标往往并不是为了破坏或宣扬自己,而是研究攻克最强大目标的新方法。第五级: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这是更高级的黑客组织。它由专业的犯罪分子领导,并有着严格的规则,确保其活动不会受到政府和法律的追捕。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形容它:“团队”,它广泛招集能够编制复杂的高级代码的黑客,目的在于窃取有价值的数据,散布垃圾信息等。第六级:国家黑客敌对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往往反映到网络上。例如,现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信息安全部队。而其中的精英,就是那些经过专门高级训练的黑客高手。由于有国家的支持,这些黑客往往能够挖掘敌对国家军事、金融等要害部门基础架构的漏洞,窃取情报,击毁其网络安全系统等。特别是近几年来,云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云环境下的新安全问题。这更为国家黑客组织提供了新的犯罪平台。第七级:自动工具自动化的黑客工具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损害企业和个人。这种威胁有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企业带来新的危害。其原因在于,可以访问企业资源的各种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程序的种类日益增多和普遍,任何应用程序(特别是移动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中的一个小漏洞都足以给整个架构中的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例如,Abotnet就是一种能够利用僵尸计算机形成强大僵尸网络的自动工具,因而可以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此时,受到感染的用户很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僵尸网络的一部分,造成其攻击力不断发展强大。僵尸网络攻击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向互联网发送大量的带有恶意链接或附件的垃圾邮件,其目标往往是根据它所发现的漏洞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当然,僵尸网络还可被用于发动DDoS攻击,用大量的垃圾通信造成公司服务器的瘫痪。自动工具的本质是一种如蠕虫病毒一样的程序,它一般兼容多种软硬件框架,因而能够感染尽可能多的计算机,便于构建自己的僵尸王国。它是黑客技术发展的一种极致,并可被上述不同等级的黑客用来实施攻击。面对恶意黑客,公司需要认识到其严重威胁,并与可信的安全公司合作,尽可能多的查找自身的软硬件漏洞,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1、确保计算机系统运行可更新的软件,经常为网络应用程序打补丁,保持其最新。2、用最佳的安全实践教育员工,经常运用案例给不同层次的员工阐明实现安全过程的方法、对策和技术,如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等。3、采取措施防止社交工程的渗透,谨防内部人员泄密。4、经常进行渗透测试,查找修复系统漏洞,然后再测试,再修补。5、部署分层的安全机制,如反病毒工具、Web应用防火墙和垃圾邮件过滤器等。6、雇佣外部专家,帮助企业查找安全缺陷和部署安全措施。
15年前,那个黑掉阿里内网的“黑客男孩”吴翰清,如今情况怎样?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黑客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实际上他音译过来的单词Hacker,原意上是指热心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当娘高手,后来包括了那些用不法手段,入侵他人电脑,窃取财富或者是隐私的人,因此如今的黑客界,也将其区分为“白帽子”和“黑帽子”,“白帽子”指的是有能力破坏电脑安全但不具恶意目的的黑客。一般有清楚的定义道德规范并常常试图同企业合作去改善被发现的安全弱点。而相反黑帽子则用来区分那些试图进行不正当操作的人。
“黑客男孩”吴翰清,也是一名“白帽子”成员,他最为出名的操作,正是在15年前,用3分钟就黑掉了阿里的内网,这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985年出生的吴翰清,在少年的时候,已经展现了对电脑超长的热爱和精湛的技术,因此他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在15岁就进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进行学习。在常人的眼中,吴翰清自然算得上是天才一般的存在,但是对于这个少年而言,他还是希望和普通人过得一样。
得益于西安交大计算机实验室的便利条件,而吴翰清的电脑技术也是突飞猛进,他创造了全国一个汇聚有顶尖技术黑客的组织:幻影论坛,交流技术心得,颇有些华山论剑的味道,只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开设服务器需要巨大的资金,因为钱财有限,最终吴翰清只好关掉了这个论坛,在大学进修后,2005年,20岁的吴翰清,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阿里面试。
最初的面试官,对于这样一个还处在学生阶段的年轻人,无疑是有些轻视的,他问了吴翰清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去证明自己的技术水平?”
然而吴翰清却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向阿里面试官借来了一台公司内网的笔记本电脑,而在三分钟后,现场的人目瞪口呆,阿里巴巴内网运营商的一台路由设备,被吴翰清在远程关闭,最终导致了网络中断。
凭借这一番技惊四座的操作,吴翰清很快就被阿里录用,而他的晋升之路也是十分的迅速。当时互联网刚刚普及的年代,虽然阿里是最早下海的弄潮儿,然而公司对于网络的防护,却没有多少重视,而在阿里上任不久后的吴翰清,便干了一件大事,他将当时公司高层的邮箱密码全部破解一遍,还留下一封邮件进行告知,为此吴翰清更加被中式,到了2012年的时候,28岁的吴翰清,带着可以说是中国最为顶尖的技术团队之一,拦截住了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况却是异常的激烈,如果阿里网络陷入瘫痪,那么可能造成巨额的损失。
如今的吴翰清又怎样了呢?在阿里崛起的一段时间,他也曾离开过,加入安全宝创业团队,想要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不过随着2014年阿里收购,吴翰清重新回到了阿里的旗下。
在2017年的“双十一”活动,阿里巴巴天猫当日成交额达到了1682亿人民币,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4.8亿笔,在这史无前例的数字背后,阿里数据库处理峰值达到了每秒4200万次,正是吴翰清和其团队负责的阿里云进行维护,为交易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屏障。
因此在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揭晓了当时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选结果,而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吴翰清,也当仁不让地名列其中。
最厉害的黑客是?
这位现年不过35岁的年轻人,其黑客生涯到其后来入狱时差不多有15年了。他的作案时间之长、作案次数之多、破坏力之大,他的技术之精、经历之传奇,都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也使电脑警察们汗颜。
米特尼克只有3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母亲生活,很小就学会了
自立,却也从小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70年代末,13岁的米特尼克还在上小学时,就喜
欢上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与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联络的时候,他第一次领略到了跨
越空间的乐趣。他很快对社区“小学生俱乐部”里惟一的一台电脑着了迷,并因此培养
起了高超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中学的老师一致认为他是个聪明的、有培养前
途的孩子,直到有一天发现他使用学校的计算机闯入了其他学校的网络。人们震惊之
余,他也不得不因此而退学。
当时,美国已开始建立一些社区电脑网络。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区网络中,家庭
电脑不仅和企业、大学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门相连。当然,这些“电脑领地”之门常常
都有密码封锁。这时,一个异乎寻常的大胆计划在米特尼克头脑中形成了。他用打工赚
的钱买了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此后,他以远远超出其年龄的耐心和毅力,试图破译美
国高级军事密码。不久,年仅 15岁的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计算
机主机内,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
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这确实是黑客历史上一次经典之作。
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之后,米特尼克信心大增。不久,他又破译了
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州通讯网络的“改户密码”。他开始随
意更改这家公司的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一时间,这些用
户被折腾得哭笑不得,太平洋公司也不得不连连道歉。公司一开始以为是电脑出了故
障,经反复检测,发现电脑软硬件均完好无损,才意识到是有人破译了密码,故意捣
乱。当时他们惟一的措施是修改密码,可这在米特尼克面前实在是雕虫小技。
幸好,这时的米特尼克已经对太平洋公司没有什么兴趣了。他对联邦调查局的
电脑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天,米特尼克发现特工们正调查一名“电脑黑客”,便饶
有兴趣地偷阅起调查资料来。看着看着,他大吃一惊:被调查者竟然是他自己!米特尼
克立即施展浑身解数,破译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的密码,开始每天认真地
查阅“案情进展情况的报告” 。不久,米特尼克就对他们不屑一顾,他嘲笑这些特工人
员漫无边际的搜索,并恶作剧式地将几个负责调查的特工的档案调出,将他们全都涂改
成了十足的罪犯。
凭借最新式的“电脑网络信息跟踪机”,特工人员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了。当
人们得知这名弄得联邦特工狼狈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时,无不惊愕万
分。许多善良的、并不了解真相的人们纷纷要求法院对他从轻发落。也许是由于网络犯
罪还很新鲜,法律上鲜有先例,法院顺从了“民意”,只将米特尼克送进了“少年犯管
教所”。于是米特尼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名“电脑网络少年犯”。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释了。不过,他并未改邪归正。电脑网络对他的诱惑太
大了。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信誉不错的大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他连续进入了美
国5家大公司的网络,不断发出让人愤怒的错误账单,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
他甚至决定向全美工业机密电脑中枢———全美数据装配系统发动进攻。
1988年他再次被执法当局逮捕,这次的原因是,DEC指控他从公司网络上盗取了
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并造成了400万美元损失。这次,他甚至未被允许保释。心有余
悸的警察当局认为,他只要拥有键盘就会对社区构成威胁。米特尼克被判处一年徒刑。
出狱后,他试图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然而,联邦政府认为他是对社会的一个威胁,于是
他受到严密监视。每一个对他的电脑技艺感兴趣的雇主,最后都因他的监护官的警告而
拒绝了他的申请。这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米特尼克弃恶从善的可能。
1993年,心里极不踏实的联邦调查局甚至收买了一个黑客同伙,诱使米特尼克
重操故技,以便再次把他抓进监狱。米特尼克轻易就上了钩,非法侵入了一家电话网。
但头号黑客毕竟不凡,他打入了联邦调查局的内部网,发现了他们设下的圈套,然后在
逮捕令发出之前就跑了。联邦调查局立刻在全国范围对米特尼克进行通缉。其后两年
中,联邦调查局不仅未能发现米特尼克的踪影,而且,有关的报道更使这一案件具有了
侦探小说的意味:米特尼克在逃跑过程中,设法控制了加州的一个电话系统,使他得以
窃听追踪他的警探的行踪。
1994年圣诞节,米特尼克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了一次攻击,《纽约时
报》称这一行动“将整个互联网置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这一攻击的对象中还包括一个
因为米特尼克而成名的人物,即后来人称“美国最出色的电脑安全专家之一”,在该中
心工作的日籍计算机专家下村勉。米特尼克从自己手中盗取数据和文件令下村勉极为震
怒,他下决心帮助联邦调查局把米特尼克缉拿归案。圣诞节后,他费尽周折,马不停
蹄,终于在1995年情人节之际发现了米特尼克的行踪,并通知联邦调查局将其逮捕。
1995年2月,米特尼克终于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带着手铐的米特尼克转向第一次见
面并出庭作证的下村勉,由衷地说:“你好啊下村,我钦佩你的技术。”
这位著名的网络黑客终于被判刑,他将在铁窗中度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令人玩
味的是,心有余悸的三位美国联邦法官一致否决了米特尼克的假释要求,按法官的话
说,“如果让米特尼克假释出狱,无异于放虎归山,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要乱套
了。”
对于米特尼克一案,我们不能不注意的是,这位天才的年轻人的所作所为与通
常的人们熟悉的犯罪不同,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不是为了钱,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报
复他人或社会。他是一个自由的电脑编程人员,用的是旧车,住的也是他母亲的旧公
寓。他也并没有利用他在电脑方面公认的天才,或利用他的超人技艺去弄钱,尽管这对
他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而且,他也没有想过利用自己解密进入某些系统后,窃取的重
要情报来卖钱。对于DEC公司的指控,他说:“我从没有动过出售他们的软件来赚钱的念
头。”他玩电脑、入侵网络似乎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强大的权力,他对一切秘密的东
西、对解密入侵电脑系统十分痴迷,为此可以放弃一切。他对电脑有一种异乎常人的特
殊感情,当洛杉矶的检察官控告他损害了他进入的计算机时,他甚至流下了眼泪。一位
办案人员说,“电脑与他的灵魂之间似乎有一条脐带相连。这就是为什么只要他在计算
机面前,他就会成为巨人的原因。”
米特尼克一案至此似乎结束了。可正当本书写作期间,又传来了更令人惊叹的
消息:米特尼克一案又有了续篇。不过,这次米特尼克不过是位配角。1997年12月8日,
被囚禁的米特尼克在网络上的支持者,要求美国政府释放米特尼克,否则,他们将启动
已经通过网络置入环球许多电脑中的病毒!他们宣称,一旦米特尼克获释,他们将提供
病毒的破解法。一时间,因特网又陷入了一次新的恐慌之中。
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了这则网络勒索案的消息。米特尼克的律师伦道夫也发表
声明说,他的当事人“不赞同利用他的名义损害任何电脑用户”。此事的真假亦有待证
实:到底是真有其事呢?还是这些黑客们在讹诈?但无论怎样,正如某些国外媒体所评
价的:“这些黑客的行为已让米特尼克相形见绌了。”
年轻的头号黑客的历史,还远远没有写完……